搭建各類教育平臺,培養儲備對俄合作人纔
漫步春日的哈爾濱音樂學院校園,幾乎處處都能夠聽到悠揚悅耳的音樂聲。而當走入一間間練琴房時,常常能看見俄羅斯教師正一對一地耐心指導著學生練習。
布格裡諾夫·安德烈就是俄羅斯教師中的一位。這位畢業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音樂學院,並在該校鋼琴系任教的音樂家,在2015年來到哈爾濱音樂學院,成為首批俄籍教師。
布格裡諾夫·安德烈在學校一周有14節課程,一對一教學共有大一、大二兩個年級的7名學生。『現在看,中國學生的整體水平要比俄羅斯的學生稍微弱一些,但不要緊,中國學生都很用功、聽話,我會讓他們越來越好。』安德烈信心十足地說。
實際上,正式批復成立剛剛一年多的哈爾濱音樂學院,如今已經聘任包括鋼琴系、鍵盤系主任在內的12名高水平俄羅斯專家在學院擔任專職教師,並先後與聖彼得堡國立音樂學院、俄羅斯赫爾岑國立師范大學和哈巴羅夫斯克國立文化藝術學院簽訂合作協議,為多渠道引進高水平俄羅斯專業人纔提供了保障。
為引進俄羅斯優質教育資源,培養對俄合作優秀人纔,1996年我省高校在全國率先開展分段式合作辦學,2002年全面鋪開。
以東北農業大學為例,該校1996年在全國率先開展中俄合作辦學,與哈巴羅夫斯克國立技術大學互派學生30名。目前,東農累計培養俄羅斯留學生千餘名,派出赴俄留學生近2000名,為中俄兩國各領域合作培養了大批優秀人纔。
『為未來的中俄合作培養和儲備人纔,這是龍江教育系統的使命。』省教育廳廳長徐梅表示,將通過推動人纔培養模式改革,建立完善人纔引進機制,打造對俄精英人纔培養平臺,助推我省對俄全方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