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石化公司做大做強乙烯產業規模紀實
2017-05-08 13:49:37 來源:東北網  作者:謝文艷 郎艾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5月8日訊(謝文艷 記者 郎艾迪) 『預』者,合理預測、科學研判也。4月底,隨著大慶石化乙烯裂解(二)裝置一次開車成功,順利產出合格乙烯產品,標志該裝置在累計停工近5年後,重新回歸生產序列。自此,大慶石化公司呈現乙烯裂解三套裝置優化並行的可喜局面,『百萬噸乙烯、千萬噸煉油』產業規模優勢充分彰顯,企業抗風險能力持續增強。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大慶乙烯曾是一個令人關注的名字。裝置建成投產後,在同期引進裝置中創出了『四個第一』,即第一個建成投產,第一個通過國家驗收,第一個全部工程獲金牌獎,第一個實現裝置全面達標。

  1999年,裝置進行48萬噸/年擴能改造過程中,又創下了高緯度乙烯裝置冬季首次開工的紀錄,在國內首家實現核心設備大型裂解氣壓縮機國產化。

  歷經近半個世紀,隨著國內各地百萬噸乙烯裝置的紛紛上馬,大慶乙烯昔日的華彩逐漸隱褪,裝置每年產能僅能達到國內平均水平。

  保持現狀就會走向沒落,抓住機遇則能贏得主動。大慶石化立足未來發展,經過反復研究、論證,先後提出大乙烯構想,將乙烯改擴建項目由原地改造調整為並線建設。2007年6月4日項目順利得到國家發改委批復。

  振興民族工業,走國產化之路勢在必行!2008年5月13日,中國寰球工程公司與大慶石化,開展了120萬噸/年乙烯改擴建工程總體設計協調會。2009年3月27日,『大型乙烯裝置工業化成套技術開發』工藝包審查會在乍暖還寒的北京召開。至此,被列入國家級重大科技專項的大型乙烯裝置工業化成套技術開發工藝包正式問世。同年9月29日,120萬噸/年乙烯改擴建項目的龍頭裝置——乙烯裝置打下第一根樁基。

  歷經兩個寒冷漫長的冬季、19個月的有效工期,大慶新建60萬噸/年乙烯裝置以驚人的速度拔地而起。2012年6月30日,裝置中交准時到達節點,刷新國內高寒地區建設同類裝置有效工期最短的紀錄!

  『乙烯改擴建及配套工程通過竣工驗收,標志著項目正式轉入生產運營,標志著中國石油不僅能建乙烯、開乙烯,同時也可以用自己的技術設計乙烯,填補了中國石油在乙烯技術上的空白。』鑒定專家豎起大拇指說。2016年12月28日,股份公司煉油與化工分公司驗收組一行到大慶石化公司,對乙烯改擴建工程及配套工程開展驗收工作。工程、生產、安全環保、審計、檔案五個驗收組,經過嚴格審查,評定工程質量驗收合格,為大慶石化公司頒發竣工驗收合格鑒定書。

  至此作為國家『863』重點攻關項目、集團公司和大慶市『十一五』的可持續發展、重點建設項目,大乙烯工程呈交上了滿分的答卷,標志著我國首套國產化大型乙烯成套技術工業化獲得圓滿成功,結束了半個世紀以來我國乙烯技術依賴進口的歷史。

  乙烯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乙烯能夠保障並拉動下游產業發展,其超長的產業鏈滲透到紡織、服裝、汽車、電子、建材、塑料和化工等許多行業,可帶動塑料加工、石油樹脂、醫藥制劑等10餘條下游產品鏈,是所有煉化產業中對下游拉動效應最高的產業,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2016年12月31日24時,大慶石化公司乙烯產量跨越110萬噸關口,實現年產乙烯110.8萬噸,百萬噸產量周期由350天縮短至329天,創歷史最好水平,乙烯產量接近中石油總量的五分之一,全面打贏了質量效益攻堅戰,迎來『十三五』的開門紅。1986年裝置投產以來,大慶石化累計生產乙烯1400餘萬噸,為我國石化工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2017年,化工產品市場回暖,盈利空間持續向好。大慶石化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契機,讓停運的乙烯裂解(二)等裝置恢復生產,對提高乙烯產量,發揮規模增效潛能意義重大。

  自2月下旬以來,屬地化工一廠在復工前期不斷優化完善檢修方案和計劃,采取專業論證、實況推演等措施,加強方案統籌、裝置檢修、人力資源配比等工作協調部署。

  在復工檢修中,嚴抓重點項目、主線項目和隱蔽工程等工作的進度、質量,強化外委項目受控管理,在14天檢修期內,順利完成248項各類檢修內容,同步實施了開工汽油流程優化、開工焦油流程優化等技改技措項目,消除裝置潛在隱患,提高了整體運行效能和安全系數。

  在開工期間,大慶石化結合實際不斷優化細化開工流程,精准核算公用工程用量,合理協調組織三修車間參與生產保運,僅用6天時間,實現了乙烯裂解(二)裝置、汽油加氫二套,芳烴抽提二套裝置安全、優質、綠色開工。

  自乙烯裂解(二)裝置開工以來,大慶石化乙烯日產量每天多生產300多噸,預計年可增產乙烯十萬噸。

  盡管三套乙烯裝置並行,在原料配比、優化運行及節能降耗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去克服。但是,『2017年力爭生產乙烯115萬噸奮斗目標』的號角已經吹響,放眼長遠,迎難而上,持續開展三套乙烯裝置脫瓶頸專項攻關,提高裝置運行和聯動效能,不斷挖掘企業創效的新空間。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