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1日訊 冬去春回,又到了開江捕魚的季節,封凍了一冬的黑龍江逐漸開江。隨著冰面解凍,沈寂了四五個月的魚兒也爭相躍出水面呼吸春的氣息。在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赫哲族漁民開始修船織網,整理捕魚工具,准備撒開今年捕魚的第一網。
赫哲族信奉多神的薩滿教,是我國北方唯一的以捕魚為生的民族,有著獨特的原始精神信仰和生活習俗。赫哲族的漁民們認為,捕魚是向大江索取,因此,捕魚前必須要祭江神,以保佑漁民出江出海平平安安,滿載而歸。
作為赫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依瑪堪』的國家級傳承人和街津口鄉僅有的幾個會跳薩滿舞的人之一,4月28日,吳寶臣一早便穿好薩滿舞的傳統服飾,戴上民族圖騰鹿角頭飾,拿著薩滿鼓來到江邊。馬上出江打魚的漁民早就在江灘上擺放好神案,神案上擺著雞、魚、瓜果等祭物,等待著他的到來。


吳寶臣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圍著神案跳起了薩滿舞,然後在江邊取些江水,將水彈向來參加儀式的漁民們身上,預示著人人可以分享這古老的祝福儀式。在禱告完神秘的『薩滿咒語』後,漁民們點燃鞭炮,歡呼著將船駛向遠方。瑟瑟的春風中飄蕩著濃濃的赫哲族漁獵文化的久遠氣息,所有人都被神秘而古老的文化氛圍包圍著……
每條漁船上至少會有兩位漁民,一個叫『前把頭』,一個叫『後把頭』。『前把頭』負責撒網和收網,『後把頭』負責駕駛漁船和指揮。通常在『後把頭』找到合適的下網地點後,讓『前把頭』把拴著漁網的水桶扔向江中當作『魚漂』,然後駕駛漁船向上游慢慢移動,邊移動邊下網,全部下完網後,大家說笑著等待著收獲的到來。
這個季節,是赫哲漁民最期待的季節,由於江面剛剛解凍,憋屈了四五個月的魚兒也都被喚醒。剛開江捕撈上來的魚在整個冬天忍飢挨餓,體內的脂肪已經消失殆盡、廢物也排放得異常乾淨,其肉質變得非常緊密、不肥不爛,滋味鮮美得難以形容,是不可多得的美味。開江魚在中國著名的『四大鮮』中佔有一席之地。
隨著人們的一陣陣歡呼,一條條大魚被拉出水面,整個捕魚現場也隨之沸騰起來。捕魚船上,開江魚歡騰跳躍,漁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這時的赫哲漁民甚至等不到把魚拿回家,會迫不及待地在江灘上就開始品嘗鮮美的魚肉。通過簡單的處理後,江水燉江魚、殺生魚、塔拉哈等一道道美食鋪滿了岸邊,漁民們席地而坐、把酒言歡,這時的開江魚已不單單是一種鮮味,而是一種漁獵文化的象征。吃到自己動手打撈到的開江魚,牽扯著一種讓族人無比難忘的情懷。
據了解,雖然目前赫哲族種植業已逐漸取代了漁業,但開江捕魚依然會為赫哲人帶來一筆額外的收入,也吸引了眾多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