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5月19日訊 前不久,31個省區市陸續公布了一季度GDP數據。其中,東北三省均低於6.9%的全國平均增速。乍一看,這樣的成績可能不太體面,但遼寧憑借加大改革力度和優化營商環境實現了『負轉正』(去年為-1.3%,);吉林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5%,領跑東三省;黑龍江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1%,達到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種種跡象表明,東三省一季度GDP數據向外界釋放出經濟回暖的態勢。
近年來,由於主客觀多方面原因,曾為共和國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持續低迷,一度被稱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鏽帶』。此番東三省一季度經濟狀況整體回暖,也讓外界看到了東北老工業基地復興的希望。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東北經濟回暖,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全國經濟整體平穩而且區域間更加協調的局面正在逐漸形成。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東北三省春來早,經濟復蘇透視著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穩中有昇的清晰信號。我們期待東北三省按照中央的要求,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擼起袖子加油乾,爬坡過坎不松勁,迎接一個經濟增長、民生福祉的艷陽天。
推改革,創環境 遼寧實現GDP『負轉正』
5月的遼寧,早已走出嚴冬的肅殺,到處生機盎然。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生產車間內,數字化生產線上一臺臺『長臂善舞』的工業機器人正忙碌地作業。『2017年伊始,公司不僅苦練「內功」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同時積極尋求合作,整合行業資源提昇「外功」。目前,公司已經完成營收4.5億元,比去年同期的3.5億元增長了27.23%。』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新松機器人生產車間。新松公司供圖
工業用電量和貨運量等先行指標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一季度,遼寧的先行指標也實現了大幅增長,工業用電量增長7.2%,連續8個月正增長;全社會貨運量增長5.4%,其中高速公路貨車通行量增長16.8%。
遼寧省發改委副主任宿建軍坦言,遼寧GDP由負轉正,既受益於中央的振興政策,也有賴於內在發展的驅動。早在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就針對遼寧實際提出『三個推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推進乾部作風轉變,為遼寧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
去年,遼寧累計鋼鐵去產能602萬噸,煤炭去產能1361萬噸。今年一季度,遼寧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5.9%,技術市場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62.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
去年,遼寧交通投資等7家由事業單位轉為企業的國企集團掛牌成立,各市也相繼組建了31家企業集團。截至今年3月底,24戶省屬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4.9%,實現利潤總額39.1億元、同比增加4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