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9日訊 水稻種在旱地裡,這在曾經是『天方夜譚』。然而今年杜爾伯特縣卻將不可能變為了可能,根據本地的氣溫條件和土壤?情,連日來,部分鄉鎮引導農戶實施了旱作水稻試驗,開創了這個縣水稻種植的先河。
5月10日,在胡吉吐莫鎮賽罕他拉村農民張玉海家的一片耕地裡,在鎮農技人員的指導下,一臺大型播種機正在進行旱作水稻播種作業,播種機上配有2組滴灌帶和1個裝有稻種、化肥的裝置,在播種作業時,會將種子、化肥和滴灌帶一次性埋進地裡。
『以前種植玉米,沒少挨累不說,價格也上不去,今年鎮裡引導我種植旱稻子,耕地、化肥、種子都免費給提供,我們只管等著效益。』張玉海信心滿滿地說,有鎮裡的技術人員定期指導,這個試驗一定能成功。
那麼,旱作水稻和傳統水稻到底差別在哪呢?據胡吉吐莫鎮副鎮長陳勇介紹,傳統水稻種植技術需要育秧、泡田等多道工序,投入成本高、用水量大,轉嫁於農民身上的生產成本自然也就多了。水稻旱作既不用育苗,也不用水泡,省時、省工、省水。
據了解,今年胡吉吐莫鎮的20畝旱作水稻試驗田,播種的品種是綏精18號,具有抗旱性強、口感好等特點。預計畝產達到800斤,可實現純收入1.5萬元。
與此同時,腰新鄉、他拉哈鎮分別完成了50畝旱作水稻播種,克爾臺鄉等鄉鎮的旱作播種將陸續展開,全縣試驗播種面積約在200畝以上。
責任編輯:王輝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