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日訊 2013年,『光盤行動』成為了當時十大新聞最熱詞、網絡最熱詞匯,該『行動』倡導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帶動大家珍惜糧食、吃光盤子中的食物,讓大家做到餐廳不多點、食堂不多打、廚房不多做。養成生活中珍惜糧食、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習慣,不只是在餐廳吃飯打包,而是按需點菜,在食堂按需打飯,在家按需做飯,一時間『光盤』風起,得到民眾們的大力支持。
如今,『光盤行動』開展已有4年,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餐桌上『舌尖上的浪費』現象又悄然有所抬頭。餐桌浪費出現回潮跡象,當時盛行的『半份菜』、『小份菜』從一些飯店菜單上消失了,一桌飯菜吃完不打包的情況時有發生。
朋友聚餐要適量點菜不好把握。一方面因為就餐人數多,口味不一,不好掌握菜量,容易點多;另一方面,為了面子,怕菜點少了怠慢了客人。所以,為了款待客人,鋪張浪費的現象就經常出現。市民黃先生告訴記者,他這一年來參加了大大小小的婚宴不下10次,客戶應酬、朋友聚會多的數不過來,飯店的檔次都不低,最少12個菜,最多16個菜,幾乎都會剩下一半。『多數的情況主要是為了喝酒,菜只是為了夠排場、好看擺在那兒,喝完了酒轉場了,誰會考慮打包那些菜呢?』黃先生坦言道,『再說,就算感到浪費,想打包也沒法做啊,都是客戶,多丟人。』在黃先生看來,這種『浪費』總是出於『好面子』的基礎上發生。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不少餐飲店均貼著『節約食物,浪費可恥』的相關提示語,說起『舌尖上的浪費』,受訪的多家餐飲店負責人也不約而同地表示,顧客買單時如果飯菜剩餘,服務員都會提醒顧客是否打包。小巷裡燒烤店的李老板告訴記者:『有時顧客燒烤完,還總是剩下一些沒有吃完的牛肉,每次我都會提醒他打包帶走,第二天加點青菜用鍋一炒,又是一道菜,能吃一頓。』李老板還提到,有些顧客的確不在乎,在他的好意勸說下還是不屑打包,『這些牛肉都是上等的好牛肉,扔了真的可惜,沒烤的肉也不髒,我就炒熟了,做大家的伙食飯,店裡的伙計們也主張不浪費食物,也不在乎。』在平時的經營中,李老板也堅持做到不鋪張浪費,顧客們點菜他把關,『夠吃就行了,點多了我就得提醒了,吃不了真的浪費就不好了,最好吃光盤,那是最好的。』李老板笑著說。
在我市某高校食堂,記者在收餐區隨機對前來歸還餐盤的10名學生進行了粗略統計,餐盤中的剩餘飯菜約在50%左右的有4人,按照無明顯剩餘飯菜的統計方式,做到『光盤』僅有3人。而男生的剩飯情況要好於女生,大部分男生能做到『光盤』,而不少女生則都會剩下少量飯菜。
記者手記:4年前,全國推行『光盤行動』時,浪費的現象日益減少,商家、學校、個人紛紛發揮『光盤意識』痛斥『浪費』。如今4年已過,『光盤行動』似乎成了過氣事物,被我們拋諸腦後。沒錯,也許絕對的『光盤』很難把握,畢竟如此『浪費』屬於個人行為,誰都無法強制約束。但提倡文明用餐、杜絕浪費,是需要我們每個公民應自覺遵守的,節約不能止於口號,要讓節約理念深入人心。摒棄我們的『面子觀念』,『光盤行動』纔能真正地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