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6月4日訊 日前,省委辦公廳印發了《共青團黑龍江省委改革方案》。《方案》明確了共青團黑龍江省委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
《方案》提出,要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關於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六個堅持』的基本要求和『三統一』的基本特征,牢牢把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這一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以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為基本要求,著力解決『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特別是脫離青年的突出問題,帶領全省共青團把廣大青年緊密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為全面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貢獻。團省委改革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把准政治方向,堅持立足根本、圍繞時代主題,堅持服務青年、直接聯系青年,堅持問題導向、有效改進作風,堅持加強基層、支持基層創新,改革團省委的組織機構、乾部隊伍、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帶動全省各級團組織共同建設思想政治堅定、組織體系健全、運行機制科學、工作方式創新、聯系青年密切、作風紮實過硬,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的共青團,更好團結帶領青年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更好肩負起黨交給共青團的光榮使命,緊跟黨走在群團改革前列。
《方案》從4個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第一,改進團省委領導機構人員構成、機構設置和運行機制。完善代表大會和委員會制度,增強團的代表大會、全委會、常委會的代表性,擴大代表大會代表的參與渠道,完善全委會委員議事建言機制,強化常委會對重大問題的研究,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改革優化機關職能和機構,實行工作力量『減上補下』,團省委精簡編制,充實部分縣級團委和直接聯系服務青年的工作領域,推動行政編制偏少的縣級團委通過適當增加編制、專掛兼職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加強工作力量。改進團的領導體制和機關運行方式,完善同級黨委和上級團組織雙重領導體制,規范乾部協管工作,推動各地從嚴選拔、從嚴管理團乾部,明確不同層級、不同類別團組織的核心任務,綜合運用黨政評價、團內考核、青年評議、第三方測評等方式開展工作考核;推動機關乾部到一線開展工作,爭取每年安排50%的乾部在機關工作8個月、在基層工作4個月,爭取實現乾部每周在機關工作4天、在基層工作1天;建立扁平化工作機制,推進『智慧團建』,建立經常性開放制度,注重運用新媒體手段指導和推動工作,推動更多資源向基層流動。
第二,改革團省委機關乾部選拔、使用和管理。把團的崗位作為黨政等各領域、各行業優秀年輕乾部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培養群眾工作作風、豐富群眾工作經驗的重要平臺,打破年齡、學歷、身份、職級限制,不拘一格從黨員、團員中選拔優秀人纔,建設專職、掛職、兼職乾部相結合,符合群團組織特點、充滿生機活力的團省委機關乾部隊伍。改進機關乾部選任交流,加強專職團乾部與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間雙向交流,推動系統內交流。完善機關乾部綜合考核評價機制,兼顧黨政評價、團內評價、社會評價。加強機關乾部作風建設,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團乾部健康成長教育,使乾部樹立正確的事業觀、成長觀,到基層一線、艱苦地區、復雜環境鍛煉成長。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決抵制和糾正『四風』問題,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從團省委做起,建立團乾部直接聯系青年制度,每名專職、掛職團乾部經常性聯系100名左右不同領域的團員青年,兼職團乾部直接聯系10名左右的普通青年,努力做到經常有聲音、有互動、有話題、有線下活動、有面對面交流,做好服務和引領工作,輻射帶動更多青年。
第三,改革創新團的工作、活動和基層組織建設。切實擔負起引導青年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任務,把思想政治引領貫穿團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突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導青年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和龍江寶貴精神財富,積極參與和推動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普遍開展中小學共青團、少先隊活動課。創新組織動員團員青年服務大局的載體和方式,團結動員廣大青年認識、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脫貧攻堅戰;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養各類青年創新創業典型,加強青年創新創業實用技能培訓,推進青年創業基地建設,舉辦『創青春』系列大賽,推動青年創新創業項目孵化,拓寬青年創業融資渠道,培育青年創業組織,推動促進青年創業立法工作和相關政策的完善。代表青年參與人大、政府、政協各類協商,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全面推行注冊志願者制度,多領域多渠道多層次開展青年對外交流。提高服務青年和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能力,推動出臺面向青年的普惠性服務政策;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探索承接社會治理服務職能,針對社會重點群體、新興群體、困難群體等做好思想引導、訴求表達、情感交流、組織吸納、幫助扶持等工作;改革創新青少年維權工作,積極參與青少年工作法規的制定、實施和執法檢查。大力實施『網上共青團』工程,以『智慧團建』、『青年之聲』和『團青微鏈』為重點,推動工作網、聯絡網、服務網『三網合一』;積極參與構建清朗網絡空間,在網上持續傳播正能量。著力夯實基層基礎,改進團員發展和教育管理,增強團員先進性光榮感,嚴格入團程序,創新團的組織生活方式;推動全體團員成為注冊志願者。改革創新團的基層組織設置,強化學校共青團基礎性、戰略性、源頭性地位,全面推行城鄉區域化團建,加強和創新國有企業團建工作,下大力氣抓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團建工作。建設『團乾部+社工+青年志願者』隊伍,充實基層工作力量;推動以『青年之家』為主要載體,將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支持范圍。加強聯系服務引導,把青年社會組織緊密團結起來,發揮團屬青年社團對青年社會組織的整合作用和在聯系服務青年中的積極作用。
第四,加大黨委和政府對共青團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落實黨建帶團建制度,落實好地方黨委研究決定黨的群團工作重大事項制度,推動縣級以上建立黨委研究青少年工作的專題會議制度或黨政青少年事務聯席會議制度,落實黨委常委會定期聽取共青團工作匯報制度。推動把團建納入各級黨委黨建工作規劃和年度考核內容,建立各級團委與黨委組織部門定期對黨建帶團建工作情況進行檢查督導的制度;把『推薦優秀團員作入黨積極分子人選』作為基層團組織的重要工作職責,推動黨組織將『推優』納入黨員發展工作規劃;加強共青團和青年工作學科建設,推動把青年群眾工作列入各類乾部培訓課程。健全政府協調工作機制,依據《國家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制定省級規劃;健全穩定規范的共青團工作經費保障制度,加大對團的基層工作陣地建設支持力度,推動群團組織基層工作和服務陣地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