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主乾輕覆蓋,側重知識應用
試題側重對重點和主乾知識的考查,不追求知識的覆蓋。在對知識的考查方式上,側重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的考查。如試題考查了洋務運動、工業革命等重點知識;對知識點的考查方式,基本上都是通過設置相應情境,提供歷史現象,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歷史學科能力和學科研究方法對歷史現象做科學解讀和本質揭示。
凸顯學科素養,反映考綱變化
黨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樹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據此,歷史學科的課程標准也進行了修訂,提出了五大核心素養的理念,即以唯物史觀為學科核心理論、時空觀念為學科核心思維,史料實證為學科核心方法,歷史解釋為學科核心能力,家國情懷為學科核心價值觀。在2017年的試卷中集中體現了對以上五大核心素養的考查。如24題對時空觀念的考查、25、26、27、28、29、30、31、32等試題對歷史解釋的考查,35題對史料實證的考查等。在所有試題的分析理解中都滲透唯物史觀的原則與方法的考查。
2017年的考綱較之以往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最大的變化是能力考查目標中增加了對『發現問題』能力的考查,對這一能力的考查突出體現在42題這一開放性試題上。這一試題近幾年的趨勢是年年有變,開放度不斷加大。在考綱發生變化後,這一試題也成為廣大歷史教師和學生們對2017年歷史高考最為期待的一道試題。當面對試題,回顧考綱,不難發現,試題雖然在材料形式上沒有突破,在設問方式上沒有突變,但細微處仍體現命題者對『發現問題』能力考查力度的加大。對比2016和2017年該題的設問:
2016:解讀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並結合中國古代史的其他相關史實,加以論述。(要求:寫出觀點,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12分)
2017:從材料中提取兩條或兩條以上信息,擬定一個論題,並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
相比而言,2017年的試題要求,學生在對試題材料的合理解讀後先提煉相關信息,之後要根據所提煉的信息再擬定論題,最後再進行闡述。提煉信息和擬定論題都是對學生發現問題能力的考查。
試題的這一變化與考綱的變化相呼應,凸顯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和歷史高考的引導功能。
弘揚主流價值,彰顯教育功能
試題彰顯歷史學科的價值引領,體現了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如41題考查民族獨立於民族振興,42題考查科技發展與社會進步,45題考查改革與社會進步,47題考查個人作為與價值等等,無一不在通過對歷史的反思實現對學生的價值引領。
引導反思熱點,凸顯學科價值
歷史學科功能之一是『學史鑒今』。即透過歷史,反思現實,服務現實。這就決定了歷史高考對熱點問題的關注。由於學科的特點,歷史試題對熱點的關注往往是隱性的,即通過對現實熱點問題的歷史反思,引導學生關注現實,並在進一步的思考中實現認識的深化和能力的提昇。2017年的試題凸顯了這一特點。如31題對恢復高考制度帶來的影響的考查,46題對歐洲一體化的歷史思考等。
教師簡介:
張樹麗,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歷史教師,中學高級教師。黑龍江省學業水平測試命題負責人。哈爾濱市教學大賽和南崗區教學『百花獎』大賽評委。黑龍江省教學能手、黑龍江省課改先進個人,哈爾濱市學科帶頭人,哈爾濱市歷史學科骨乾教師、哈爾濱市優秀教師、哈爾濱市優秀班主任,哈爾濱市南崗區十大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