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8日訊 『智能制造』,近年來制造業領域裡的熱詞。有人給『智能制造』下定義為現代化的工廠和車間。現代化的含義包括將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3D打印、VR虛擬現實等技術應用到實際生產中,逐步實現私人定制。正在舉行的第四屆中俄博覽會和第二十八屆『哈洽會』上,來自74個國家和地區的制造業產品中,記者感受到了更綠色、更科技、更智能的制造業方向,以及如火如荼的合作熱情。
綠色是方向 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如果說前三屆的中俄博覽會上,綠色環保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那麼在本屆展會上,如果不具備這一特征簡直毫無存在感。
鍋爐,很多人眼中的創造污染的元凶。可是在機電展區采用低氮冷凝技術的紅光鍋爐讓不少客商青睞。『這款鍋爐今年年初研發成功,氮排放量每小時低於17毫克,低於每小時排放30毫克的環保鍋爐標准。』工作人員韓萍對記者說,現在環保已經深入人心,紅光鍋爐的研發也緊跟市場需求,別以為這樣的裝備產品不吃香,開館第一日上午紅光鍋爐就接待了百名訪客。
距離紅光鍋爐不遠處,一個名叫集裝箱別墅的房屋賓客盈門。這個由哈爾濱盛龍華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拼裝式環保別墅價格十分誘人——60多平方米的集裝箱房屋售價只要26萬元。『我們采取私人訂制的方式,每一棟別墅都是在工作室內設計好,然後在車間按照圖紙,采用環保工藝制作。一個別墅生產需要7天,現場拼裝只需要一個小時。如果想要拆掉,找個木工按照連接點拆開,用一臺17米長的車就能裝載走。』總經理王長春說,這種別墅由於環保特性受到很多景區歡迎。還有些任性的玩家,走到哪裡安裝到哪裡,隨意小住。
便捷是目的 高科技產品打上龍江印記
當今的生活科技無處不在,帶給我們的是更便捷的生活和更酷的體驗,既可以上九天攬月,也可以千裡江陵一日還。在老工業基地轉型昇級的今天,我省著力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發展,B館很多『高大上』的產品都有龍江印記。
在中國商飛展臺,剛剛首飛成功的C919大飛機模型載譽而來。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說,中國商飛與黑龍江緣分頗深,中航哈飛、哈廣聯、東安、哈工大、哈理工等企業高校分別承擔了大型客機的相關研制任務,為C919研制和成功首飛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商飛公司董事長賀東風表示,中國商飛將以此次博覽會為契機,以大型客機項目為牽引,進一步走進黑龍江、融入黑龍江,共繪我國民機產業發展藍圖。制造飛機難,培養飛行人纔也不容易。一臺由哈爾濱企業自主研發的波音737-800型模擬駕駛機受到很多潮人的熱捧。想要當一把機長的想法終於可以快速實現。該款模擬機由哈爾濱萊特兄弟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主要用於科普和飛行員訓練,已經獲得了美國波音公司的認證,並且在國內部分院校投用,開展飛行員訓練和相應課程。
智能是未來 世界終將變成數據
2017年被稱作是人工智能元年,本屆中俄博覽會展品絕對與時代同步,成為一場科技盛宴。
廣東,中國發展的最前沿。位於B館的廣東省展區內處處可見人工智能的痕跡。廣東碩泰智能裝備公司的機械手臂正在用攝像頭識別字母搭建俄文版『廣東歡迎你』。工作人員舒學平說,目前在廣東的汽車、電腦、手機等制造行業中已經基本實現了用機器人替代人力,『碩泰』就是一家為企業策劃機器人使用方案的服務企業,相當於『程序設計員』的角色,他們工作的目標就是讓機器人更加聰明地為企業做好生產加工。
來自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的一架184載人無人機讓人圍得水泄不通。這其實就是一臺飛行器的擴大版,可以每小時飛行60~100公裡。這家不過『3歲』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研發出『億航184』第二代,第三代即將在今年9月亮相。去年5月,公司與美國一家生物科技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對方將向億航采購1000臺『億航184』的定制版,專門用於『快遞』人造器官,訂單高達10億美元。目前,億航已在民用無人機、智能軟件操控、手機體感操控、無人機自動化編隊、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等諸多創新領域走在前列。
來自哈工大集團的漢柏科技因為報名晚,只好擠在展館的角落裡,可是他們的人臉識別系統依然引起了眾人的興趣。0.6秒快速識別人臉、身份證和現場攝錄識別比對、雙攝像頭活體識別讓門禁更安全可靠。董事長助理曹陽對記者說,智能技術的背後是大量的數據積累和計算,我們所遇見的一切都將被0和1標記。
合作是趨勢 中俄合作熱鬧非常
場館內豐富的體驗產品正是企業施加的魔法,構成元素就是加工技術+高科技。為了能夠驚艷到消費者,企業正在不斷追逐更高、更新的科技。
作為中俄博覽會的重頭活動之一,中俄工業與技術合作洽談會獲得了來自80家俄羅斯企業和260餘家中國企業的追捧,涵蓋了我省裝備制造、食品、電子、新材料等多個領域。
這是繼去年11月,我省企業在葉卡捷琳堡市和莫斯科市開展了第一次對俄工業與技術合作洽談會後第二次舉辦該活動。要發揮俄方在技術、產業基礎、人纔等方面的優勢,中方在資金、市場、制造能力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加強在產業層次上的合作,形成利益共同體,進而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是本次合作洽談會的目的。記者在現場看到,中俄企業的代表早早地來到會議廳,頃刻間座無虛席,開幕時場邊都站滿了人。有企業表示,去年有近90戶企業參加了第一次合作洽談會,雙方企業共簽署24項合作協議,有31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相信這次中俄企業將有更大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