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1日訊(記者 劉嘉)21日,記者從省環保廳獲悉,我省自然保護區建設成效顯著,珍稀鳥類種群得以恢復,數量不斷上昇,其中野生丹頂鶴種群數量增加到現在的800餘只,約佔全國的2/3、世界的1/3。
截至目前,我省共建立自然保護區250個,保護區總面積約793.7萬公頃,約佔國土面積的16.78%,超過全國14.88%的平均水平。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0個,面積334.7萬公頃,面積佔全省保護區總面積的42.17%。省級自然保護區84個,面積249.2萬公頃,市級55個、面積145.1萬公頃,縣級71個,面積86萬公頃(截止目前,我省有黑瞎子島、七星砬子東北虎、平頂山、烏馬河紫貂、嶺峰、盤中、朗鄉、仙洞山梅花鹿等8個國家級和3個省級保護區待批復)。
據悉,我省紮龍、三江、洪河、興凱湖、七星河、南翁河和珍寶島等8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豐林、五大連池、興凱湖3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建立了興凱湖、三江、洪河和八岔島四個中俄跨界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使我省近80%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野生丹頂鶴種群數量已由2000年的500多只增加到現在的800餘只,約佔全國的2/3、世界的1/3;三江平原野生東方白鸛數量已由2000年的100餘只增加到現在的400多只。
我省將完善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制度、核准自然保護區范圍界線,優化保護區功能分區,利用測繪遙感技術,核准124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范圍界線,優化功能分區,形成全省自然保護區『一張圖』。利用遙感技術,建立自然保護區地理信息系統和監管平臺,建成移動終端執法系統,構建自然保護區天地一體化監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