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2日訊 2017年以來,龍江縣聚焦產業發展、現代農業、城鄉建設、脫貧攻堅、從嚴治黨等中心工作,務實擔當、精准發力,咬住目標不放松,持之以恆抓推進,形成了抓重點、搞突破的高效落實機制,確保如期完成全部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確保全面建成一個實力雄厚、活力迸發、魅力彰顯、和諧幸福的『小康龍江』,繪就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嶄新藍圖。

中廣核風力發電龍江公司並網發電。

奶牛養殖基地。
調整結構固本強基
龍江縣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優化農業產業。今年全縣圍繞優勢作物、優良品種、綠色種植技術調整農業結構,優化品種和區域布局,確立了『優化玉米產業,扶強水稻產業、谷子產業、瓜菜產業、雜豆產業、食用菌產業』的主體思路,結合精准扶貧,構建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走產出高效、環境友好、可持續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為深化『一減五增』種植業結構調整戰略,全縣今年縮減玉米面積26萬畝,新增水稻面積5萬畝、谷子面積4萬畝、雜豆面積3.9萬畝、瓜菜面積4.9萬畝、中草藥面積5萬畝、飼料面積2萬畝、其他作物面積(馬鈴薯、葵花)1.2萬畝。預計到2020年,全縣玉米面積縮減至215萬畝,佔比44%;水稻、雜糧等高效作物面積增至275萬畝,佔比56%,糧經飼種植結構更加優化。
優化玉米產業。調減籽粒玉米,調減非優勢區籽粒玉米面積26萬畝,到2020年調減籽粒玉米面積達到161萬畝。同時,優化優勢區玉米種植品種,推廣淀粉含量74%以上的適合玉米深加工的高淀粉籽粒玉米,推廣適合籽粒機收的品種,為中糧等玉米深加工企業提供充足優質原料,實現就地銷售、就地加工轉化。
擴大青貯玉米。根據以養帶種、以種促養的要求,因地制宜發展青貯玉米,提供優質飼料來源,就地過腹轉化增值。今年新增青貯玉米面積2萬畝,總面積達到10.6萬畝,到2020年總面積達到20萬畝。
適當發展鮮食玉米。適應消費昇級需要,擴大綠色甜玉米、糯玉米等鮮食玉米種植。今年全縣綠色鮮食玉米種植0.5萬畝,到2020年種植5萬畝。同時引進鮮食玉米加工企業,生產速凍玉米、玉米粒罐頭、飲料和即食食品等,解決銷路問題。

世界500強企業中糧集團加工車間。

糧食生產大豐收。
擴大谷子產業。劃定龍江小米優質種植帶,優質種植帶自龍興鎮朝陽山開始至杏山鎮六九山為止,中間連片耕地內,按照綠色生產規程種植,並經抽檢合格的小米產品,可以標注『龍江小米』地理標志。計劃2017年優質種植帶內綠色谷子種植面積增至28.4萬畝,並保持以後年度種植面積的基本穩定。
扶強小米加工企業。引導有實力的大型企業投資建設小米初深加工企業,支持興旺米業等有實力、有潛力的現有小米加工企業,加大擴建改造力度,更新工藝和加工設備,提昇加工能力和產品品質。實現本地谷子本地加工、本地貼牌,做強『龍江小米』品牌。
擴大水稻產業。結合本地生產實際和積溫資源情況,從品種改良和統一上入手,一至三積溫帶每帶篩選出1~3個水稻優良品種進行主推,塑造龍江大米優質品牌。
有序增加水田。適度擴大東部、南部鄉鎮水稻優勢產區的澇窪地旱田改水田面積。爭取上級項目支持,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渠系節水改造,擴大自流灌溉面積,控制地下水開采,提昇灌溉能力和節水效果;加快水田灌溉『油改電』進度,節約生產成本,維護生態安全。計劃今年新增旱田改水田面積4萬畝,2018~2020年新增旱田改水田25萬畝。
擴大雜豆產業。以杏山鎮、七棵樹鎮、山泉鎮、龍興鎮、景星鎮、魯河鄉、濟沁河鄉坡耕地為重點,依托福山永、龍景、龍興三個雜糧市場的輻射作用,擴大綠豆、紅小豆、芸豆等雜豆種植面積,計劃2017年雜豆面積增至4萬畝,到2020年面積增至20萬畝。引導本地農產品加工企業與種植基地簽訂訂單,生產小包裝、精包裝雜豆產品,適應食品市場雜糧化、精品化的需求。
擴大食用菌產業。發展高端食用菌產業,實施產業扶貧,企農對接,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