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有機水稻收割。

貧困戶在合作社開展木耳種植。
攻堅脫貧精准發力
龍江縣把精准扶貧脫貧作為政治任務擺上重要位置,作為『一號工程』緊緊抓在手上,凝聚全縣力量『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精准的原則,通過『一看二算三比四議』的方法,『一看』即看資源收入、看病痛災荒、看勞動力強不強、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看日子過得正當不正當;『二算』即算好家庭人均收支賬;『三比』即比收入、資產;『四議』即民主評議,嚴格執行『一申請、一到戶、兩評議、兩審核、兩公示、一公告』等程序,精准識別扶貧對象。重點篩查11種不精准和第三方評估考核及數據比對中其他一些不精准問題,將符合標准的全部納入一戶不落,不符合貧困標准的全部清除,將符合標准的『三類人』即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納入扶貧對象。確保經過本次識別和清理全縣貧困戶識別准確率和退出准確率都達到100%。
推動產業扶貧,實現群體帶動。堅持以高檔肉牛、生豬、谷子等重點產業扶貧為手段,以食用菌、林下經濟、林果經濟、瓜果蔬菜、雜糧雜豆、特色養殖等『一村一品』特色經濟為補充,引導貧困戶主動脫貧,謀劃長遠增收出路。截至目前,依托元盛公司,已落實794戶貧困戶參與高檔肉牛改良,養殖改良和牛1473頭,補貼資金441.9萬元;與黑龍江豐源實業集團合作,推進『金旺豬』產業扶貧工程,1520戶貧困戶參與生豬養殖;將貧困戶納入調結構范圍,重點培育了小米產業,681戶貧困戶參與谷子種植,落實財政補貼資金218.6萬元;支持鄉村組織大力發展特色扶貧產業,417戶貧困戶從事木耳、北藥、瓜蔬等特色種植,1207戶貧困戶從事肉羊、笨雞、大鵝、獺兔等特色養殖。同時,依托上級扶貧項目和扶貧政策帶動貧困戶脫貧,啟動實施了龍江現代化牧業示范場產業扶貧項目,項目建成後可帶動150戶貧困戶脫貧。全縣累計轉移勞動力16.8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8億元,使全縣35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當年脫貧。
深化金融扶貧,注入發展活力。堅持把金融作為做好精准扶貧脫貧工作的有力支橕,創新實施了扶貧產業發展基金、『六位一體』、社貸戶享、貧困戶自貸四種金融扶貧模式,實現了扶貧資金成倍放大效應。龍江縣已向縣信用聯社申請產業扶貧基金貸款8000萬元,資金現已到位,各鄉鎮已使用資金1467.95萬元,帶動貧困戶3087戶,剩餘資金各鄉鎮陸續與其他產業對接。同時,縣財政注入風險補償抵押金1000萬元,並逐步向其他產業延伸,已累計發放貸款674.5萬元。
開展教育扶貧,確保長遠脫貧。通過認真排查,龍江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學生1186名,針對貧困學生年級情況,制定相應扶持措施。目前,已發放建檔立卡兒童補助金、中小學生住宿補貼資金、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金77.36萬元;免除公辦幼兒園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幼兒保教費用、職教中心學生學雜費、普通高中學雜費等169.81萬元;為考入高校的貧困學生發放路費補貼4.4萬元,為54名建檔立卡貧困大學生辦理助學貸款172.8萬元。利用職教中心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開展木耳種植、肉牛養殖、生豬養殖、家畜防疫等方面技能培訓527人次。動員和鼓勵社會各界開展捐資助學活動,各學校累計接到各類捐款42.29萬元。同時,探索實施了教師招聘優先錄用貧困家庭的師范類子女政策。
實施健康扶貧,實行標本兼治。對11088名因病致貧人口,出臺了貧困人口大病實行分類救治、先診治後付費、到縣鄉醫院可不交住院押金直接入院治療、設立家庭病床、提高醫保報銷比例等政策,以及減免起付線、增加門診特殊慢性病種、提高最高支付限額、大病救助等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基本醫療保險年最高支付限額由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尿毒癥門診血液透析、尿毒癥門診腹膜透析的費用全額報銷;貧困戶日常需要維持用藥的,每人每月給予150元藥費扶持。
推進設施扶貧,改善生存狀態。圍繞27個重點貧困村,將上級項目、資金打捆使用,著力推進衛生、文化、道路、飲水、危房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投資9140萬元建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工程240處;爭取農村公路建設項目104.4公裡、鄉鎮客運站建設項目8個、農村客運停靠站項目157個;總投資306.5萬元建設飲水安全工程8處;投入50萬元對全縣158個行政村飲水進行采樣、檢測;建成、在建、待建標准化衛生所27個,購置醫療設備價值400萬元,鄉鎮衛生院招聘醫學畢業大學生16名;建設文化廣場18個、文化活動室17個;幫助2323戶貧困戶解決住房問題,建設幸福大院4處。
實施兜底扶貧,強化政策支橕。2016年新納入低保貧困人口2802人,目前已有11657名貧困人口享受了低保政策。對已納入到精准扶貧范圍的農村特困居民,家庭遭遇重大變故或發生突發事件,生活暫時難以維持的,給予困難群眾500元至5000元臨時生活救助。截至目前,全縣已救助精准扶貧對象42戶,發放資金10.5萬元。
動員社會力量,形成扶貧合力。組織社會力量通過產業、項目、捐資等形式,與貧困村、貧困戶開展深度合作,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景西、中糧、飛鶴、北方水泥、國能發電等企業錄用貧困戶590人;陸玖銅礦為貧困戶建設房屋2棟、修建文化廣場2處;鑫潤糧食與30餘戶貧困戶結成對子,指導貧困戶種植谷子和養殖雞鴨鵝,通過電商平臺幫助貧困戶進行銷售,實現了優質優價;飛鶴乳業、金寶購物中心為貧困學生捐款20.12萬元;發揮愛心超市作用,已接收捐款361.1萬元、捐物1.5萬件;實施『廣廈安居』工程,已幫助117戶貧困戶解決了住房問題。
強化黨建扶貧,發揮帶動作用。把黨建扶貧作為精准扶貧的一個重要支點,選派47名第一書記到軟弱渙散村任職,共協調爭取項目104個,協調爭取扶貧資金3784.3萬元,其中27個貧困村共協調爭取項目41個、資金1817.6萬元,25個軟弱渙散村共協調爭取項目63個、資金1966.7萬元。通過民情下訪,縣鄉村三級乾部包屯包點包社區、聯戶聯企聯網格,每人長期包保3~5戶重點戶,4200名黨員乾部與13450戶群眾結成包扶對子,9266戶精准扶貧戶全部納入包扶范圍。全縣共劃分黨員責任區6407個,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3217件次。開設脫貧攻堅服務專線,24小時接受群眾來電諮詢、投訴和建議,為群眾和貧困戶提供便捷高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