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3日訊(記者 孫英鑫)精准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哈爾濱市賓縣全力實施產業扶貧工程,努力探索產業脫貧新路子,推行『企業+基地+農民』發展模式,加快貧困戶脫貧步伐。
64歲的李長富是賓縣永和鄉聯華村地局子屯的一位農民,自己和老伴身體多病,每年靠轉包地收的近萬元租金僅夠老兩口的藥錢和住院費。今年年初,哈爾濱永和菜業有限公司將他招為員工,平時乾乾零活,忙時幫著整理大棚裡的秧苗,每月會有兩千元左右的收入,這讓老李整天樂呵呵的。『我每年能多收入兩萬多,這回手裡有餘錢了,日子可好過多了』李長富笑著說。

貧困農戶在大棚內整理秧苗。東北網記者 孫英鑫 攝
哈爾濱永和菜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慶堂介紹,公司僱工均以當地農民為主,特別是針對貧困戶,企業每年為其預留30至50個崗位,解決貧困勞動力輸出問題,帶動貧困戶年人均增收超萬元,打造貧困勞動力轉移基地。同時,打造產業扶貧示范基地,制定『三步走』精准扶貧對策,由永和菜業提供前期生產資料,貧困戶負責種植、養殖,永和菜業年底按照高於同等市場價格8%收購,先期所有的籽種、雞雛、鵝雛、仔豬等均由企業直接佘欠給貧困戶,待產品銷售時扣回,讓貧困戶在經濟上零投入就可以發展生產,做到最大限度地讓利於民,幫助貧困種植戶增收致富。
良好的產業是實施產業扶貧的前提,是實現反哺農民的基礎。據了解,近年來賓縣大力實施『產業強縣』戰略,全力謀劃和實施『六大工程』,通過良好產業帶動扶貧攻堅工作。結合全縣『金葉富民』、『綠蔬富民』、『黃牛富民』、『青山富民』、『大豆振興』等農業結構調整具體舉措,縣財政出資200萬元,重點投入到永和、常安、寧遠等鄉鎮,發展畜禽養殖、棚室經濟、林下經濟等高收益特色致富項目,帶動貧困戶加快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