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他把自己永遠融入這片青山綠水中 記黨和人民的好乾部廖俊波(下)
2017-06-24 11:33:00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劉輝 吳柳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廖俊波心裝百姓事,做企業和百姓的貼心人,把改善群眾生活作為人生最美妙的事情;廖俊波胸懷繞指柔,疼愛家人、幽默風趣、熱愛生活,是家人心目中的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

  『讓23萬政和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廖俊波的母親是老師,妻子是老師,自己大專畢業後也當過老師,這讓廖俊波特別關心教育這一民生大事。

  剛到政和不久,廖俊波就聽說一件事:政和已25年沒出過一個清華、北大生,許多有條件的家長捨近求遠將孩子送往外地就學。2011年10月24日,廖俊波特地帶上分管教育的副縣長,夜訪政和一中。

  『書記看得很細,一間間教室、一個個辦公室走過,仔細翻閱學生的作業本、老師近期在讀的書刊。』政和一中校長魏明彥回憶。那晚,廖俊波在學校一直待到晚自習結束,臨走前他們還站在樓前小空地上聊了半個多小時。

  魏校長的建議,廖俊波都記在心上。在增加教育經費的同時,廖俊波親自協調溝通,推進與福州名校教師結對子工作,增強師資力量。後來,政和到福建師大附中、福州一中掛職、培訓的教師越來越多,而省城這兩所學校每年也有教師走進政和一中的課堂。

  在政和期間,每年高三畢業班的省質檢分析會,廖俊波必定參加,與老師們一起分析解讀各項數據。『會前,書記一定會找我要三份材料:學生排名表、單科成績排名表及政和一中在全市所處情況的匯報。』魏明彥說,因為廖書記事先對總體情況有了解,說的問題、提的建議都實實在在。

  一天,廖俊波對妻子林莉說:『20多年來,我們政和終於有個學生考上了北大!』說這話時,廖俊波看起來比自己女兒考上大學還要開心。關於如何辦好教育,他經常要林莉提建議。林莉開玩笑道:『你是不是忘了,我們學校跟你們政和一中可是競爭對手?』

  2011年前,政和不少學生因為本地教育資源落後,去隔壁的建甌市讀中學。2013年以來,去外地讀中學的學生越來越少了。

  除了教育,醫療亦是廖俊波關心的重點領域。『不求所有,但求所在。』這個上世紀90年代流行於外資引進和企業改制工作中的理念,被他充滿智慧地運用在醫療改革上。

  2014年,南平市第一醫院在全市范圍洽談縣級醫院托管改革。這項改革要求,縣級政府向南平市第一醫院交納費用,後者全面接管縣級醫院。部分縣級政府思維保守,一是擔心托管效果不足,捨不得出這筆托管費;二是擔心病人外流,縣級醫院收入減少。廖俊波表示,市級醫院接管以後,縣級醫院的醫療水平必然會提昇。只要能夠為政和人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不在乎投入增長、收入減少。

  2014年7月,南平市第一醫院政和分院簽約、揭牌,政和縣醫院成為南平市首個實現托管的縣級醫院。南平市第一醫院醫務科科長徐偉來到政和縣醫院擔任院長,給這家二乙醫院帶來了三甲醫院的管理、人纔、技術。

  此後,通過廖俊波的支持和向上爭取,政和縣醫院引進了一批新設備,填補了該院核磁共振、新生兒重癥監護等技術空白。這些改革,讓政和人民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許多三甲醫院的醫療技術和服務。政和縣醫院現在學科齊全,實現了『大病不出縣』,沒有出現病人外流現象。醫院的收入比改革前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待遇也提昇了,近年來也沒有人纔外流,政和縣的醫療衛生事業走上多方共贏、良性循環的正軌。

  『建一個有歸屬感的城市。』這是廖俊波對政和百姓的承諾。他到任第一年,政和啟動了31個城市建設項目,總投資26.3億元。隨後的每一年,政和都有至少30個城建項目在建,年度完成項目投資在15億元以上。主街改造、市民廣場、文化中心等項目相繼竣工,珠山灣、解放、同心等10座大橋相繼建成……

  回憶起那段與廖俊波並肩作戰的日子,時任政和縣住建局局長的卓陳慶仍抑制不住激動:『那時候迎賓路正在改造,遇到許多要協調的問題,書記都親力親為。他甚至可以餓著肚子,在郊區等半個多小時,迎接一名前來協調問題的負責人,為的就是工程能在春節前完工,減少對百姓出行的影響。』

  政和城市建設實現了一個個零的突破——第一個紅綠燈、第一個停車場、第一個市民廣場、第一條綠道、第一個城市綜合體……『能夠當一個領頭人,讓23萬政和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廖俊波說。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彭佳麗

【專題】向廖俊波同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