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女兒怕黑,有我在你們就不怕了』
『你會因為廖俊波不回家而和他鬧別扭嗎?』4月9日下午,記者問林莉。
『正是因為我們倆很久纔能見一次面,所以非常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刻,捨不得吵架。他不在的日子裡積累的怨氣,一見到他就消散了。』林莉回答道,『而且他很幽默、溫柔,就算我生氣,也會被他輕松化解。他總有辦法對我的付出表示感激,讓我覺得滿足、值得。』
在外人眼裡,廖俊波或許是一個工作至上的工作狂,但在家人眼裡,他是一位熱愛家庭、熱愛生活的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
雖然很少回家,但廖俊波一家人其樂融融。他常常鼓勵林莉和廖質琪每年都外出旅游,理由是『你們先去玩,覺得哪裡好玩的,告訴我,我退休以後跟你們一起去』。
2009年暑假的一天,林莉和廖質琪到桂林旅游。返程時是周末,回到南平已經是凌晨3點多。剛從車上下來,廖質琪就看到了等在公交站旁的父親。原來,廖俊波這天恰巧從浦城回到南平市區,他為妻女煮好稀飯、炒好小菜後就來『接駕』:『你和女兒怕黑,有我在你們就不怕了。』
難得的與父母在一起時,廖俊波會在廚房給母親添柴燒火,陪父親下棋聊天。每年,他都堅持要給父母各買一套衣服、添一雙鞋子。他常跟妻子說:『我工作忙,家裡你費心了,逢年過節,別忘了給咱爸媽買東西、發信息。』而父母卻寬慰他:『組織信任你,你把工作做好了,不辜負組織也是孝。』為了不給兒子添麻煩,老人不顧水土不服、氣候不適,選擇了住在北京女兒家。
廖俊波非常珍惜在家的時光,他會搶著做家務、陪孩子。他愛學習,掌握新鮮事物,縮小與女兒之間的代溝,像朋友一樣跟她平等交流。他幫助女兒制訂學習計劃,分享讀書體會。
同事們都知道,女兒是廖俊波的驕傲。廖俊波的手機屏保畫面,是女兒的照片。武夷新區紀工委書記張梓全幾次跟他一起上工地,他都主動說起自己的女兒:『我女兒對我真好,早上給我煎了兩個蛋,蒸了地瓜,好吃』『我女兒會提醒我運動』『我女兒會給我捶背』……
在武夷新區工作時,廖俊波曾得意地向同事們展示一個『甜蜜的負擔』。女兒規定,父親每天要走1萬步,在『微信運動』上監督。廖俊波討價還價,把任務量砍到了8000步,並開心地每天完成女兒布置的任務。過了一段時間,加了廖俊波為微信好友的同事們發現,他默默退出了『微信運動』。他解釋說:『我每天纔開始走幾百步,你們就來點贊了,沒意思,不給你們看了。』他的『任性』讓同事們大笑不已。
3月18日傍晚,在市裡開完會回到家裡,廖俊波匆匆扒了幾口飯,拎起妻子整理好的西裝和公文包,就要趕回武夷新區繼續工作。
臨別前,妻子說:『雨下這麼大,你召集的這個會就不能推一推?』
『會議已經安排好了,不能改啊。』廖俊波笑著與妻子深情道別。
不曾想,這一別,竟成永別……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袁雲機不相信這樣的噩耗:『書記,您還沒在我們村吃過一頓農家飯呢!』
武夷智谷軟件園負責人陳智強不相信這樣的噩耗:『書記,您年前交代的十來個園區企業共性問題,有好幾個已經完成,正要向您匯報呢!』
武夷新區建設管理微信群裡一首詩這樣寫道:『還記得您說:等到大家都忙您不忙時就該離開了/可誰曾想,您就這樣離去。』
……
3月24日,人們從邵武、浦城、政和、武夷新區等地趕來,就為了能見廖俊波最後一面。上千幅低垂的挽聯,訴說著人們的巨大悲痛,傾吐著人們的無限哀思和崇敬之情。
網上悼念廖俊波的網頁,在他殉職後的幾天裡,在微信朋友圈裡不斷刷屏,參與悼念的網友超過41萬人次。
人們呼喚:廖俊波,魂兮歸來!回到你魂牽夢繞的家鄉,回到邵武、回到浦城、回到政和、回到武夷新區,回到你愛著,並為之奮斗的山山水水。
青山作證,黨和人民的好乾部廖俊波,他把自己永遠地融入了這片青山綠水中,在無數人的心中樹起一座不朽的豐碑。(本文原載於2017年4月18日《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