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8日訊 不久前,家住佳木斯向陽區的張先生收到一份快遞,上面標注著貨到付款的字樣,沒有過多思考的張先生付了款收了快遞。讓他沒想到的是,快遞裡只有幾張廢舊的報紙,這時他纔知道,自己遇到了快遞詐騙。
互聯網時代,網上購物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可層出不窮的詐騙『陷阱』,卻隨之而來,花樣百出的新型快遞詐騙讓人防不勝防。業內人士和專家提醒,對於到付包裹要謹慎接收,有疑惑要先主動聯系發件人,無法聯系的果斷拒收。
筆者發現,隨著網絡快遞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市民碰到了這樣的事情。『一些人利用大家網購的習慣,讓收件人到付簽收,再通過貨到付款和實際貨品的價格差賺錢。』一名網友表示。
據了解,目前這類快遞到付詐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假快遞員』,直接欺騙受害者的到付錢款;另一種則是詐騙分子寄件,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後,利用一些快遞公司的漏洞,寄送一些不值錢商品讓快遞公司代收貨款。不過快遞實行實名制後,目前大多數的到付快遞詐騙案件是第一種。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許多快遞營業點填寫快遞單時,即使不寫詳細地址,只要有寄件人姓名跟手機號也可以寄送。對於發生的貨到付款糾紛,大多數快遞員稱自己只負責寄遞商品,難以分辨貨品的真實價值,『送或者不送都很難,不送會被投訴,送了,客戶發現上當後也會投訴。』一位快遞公司的工作人員這樣說。
目前,快遞公司一般都直接與發件人結算,快遞員派送到付快遞時會提醒客戶驗貨;如果收件人當時拒收,快件就可以被退回。一旦快遞包裹簽收付款,快遞公司很難不與商家履約,貨款便很難追回。
雖然現在實名制在推行,但是執行缺少監督,寄件人不出示身份證很常見,即使出示了也無法辨別身份證的真假。『大部分快遞公司有代收貨款和貨到付款業務,此過程中快遞公司應對商家資料進行備案審核。但在實際操作中,並未真正落實。』某快遞公司工作人員透露,類似到付快遞騙局中,一些快遞公司因有利益需求,往往『睜只眼閉只眼』。
筆者發現,到付快遞詐騙發生後,有關部門也很難查到嫌疑人。寄件人的手機號要麼根本無法接通,要麼直接關機。另外,不能確定寄件人是以個人名義還是公司名義寄送,導致返還金額過程出現模糊信息且不易查詢到。而且,對於小額詐騙,警方大多只能記錄,只有詐騙金額達到一定額度纔能並案處理。
業內人士表示,到付快遞詐騙的出現,是快遞業個人隱私泄露、市場監管力度不足的一個表征。抑制這類詐騙的蔓延,要加大對快遞業的監管力度、建立快遞業個人隱私保護機制,從源頭應對到付詐騙。
對於到付包裹接收要謹慎,只要拒收,騙局就無法形成完整的鏈條,自然失敗。因此若到付件不是自己網上購買的物品,尤其是那些完全陌生的包裹,要注意查看包裹上的寄件地址,並當著快遞人員的面打開包裹檢驗,或者直接打寄件人電話,有疑惑要果斷拒收。此外,快件疑似存在『詐騙』行為,還可以選擇報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