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30日訊(程禹恆 王曉初 記者 郎艾迪) 30日,氣溫躥高,炎炎烈日下,大慶市杜爾伯特縣新店林場圍欄封育施工現場,工程正在熱火朝天的進行著。伴隨著工人們的汗水,一排筆直的圍欄拔地而起,如同衛士般守護著身後如畫般的草場。據悉,2017年春季,該縣完成人工造林20139畝,完成樟子松嫁接紅松1728畝,沙棘和樟子松嫁接紅松1014畝。通過中引八支乾渠,向連環湖生態補水2000萬立方米。

草原上的發電機組。
曾經,惡劣的生態環境,成為了杜爾伯特縣經濟發展的一道難題,森林覆蓋率僅為0.36%,因為過度放牧等原因,導致大片天然草原沙化,沙化率一度達到了29%。土地鹽鹼化嚴重,農業發展受限,縣域經濟發展乏力。

德力戈爾工業園區。
面對生態頑疾,杜爾伯特縣委縣政府立足於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下決心根治『生態頑疾』。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將造林、補草、引水有機結合,將防沙、治鹼、控水一以貫之,采用多種手段,從根本上破解生態頑疾。做到以生態建設促進自然資源提檔昇級,以自然資源帶動經濟發展。

高速鐵路貫穿杜爾伯特縣境內。
多年來,杜爾伯特縣累計組織14萬餘人次,在『西北風口』築起了一條長89.8公裡的綠色屏障。累計投入3億元,造林近6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3.8%,村屯綠化率達到100%。加強『四林』建設,『見縫插綠、填平補齊』,投入3200餘萬元綠化272個村。投入1.2億元,治理改良『三化』草場113萬畝,植被覆蓋率達80%以上。投入近億元建設引水工程,濕地補水12.8億立方米。

美麗的濕地。
如今的杜爾伯特,茂密的森林將風沙擋在縣門之外,豐美的草原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秀美的湖泊不僅風景宜人,更加起到了調節土地鹼性的作用。森林、草原、湖泊,已經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體系。『生態驅動』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發動機,為經濟的騰飛,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魚群如雲。
通過生態環境改善,不僅大大促進了該縣第一產業的發展,更加為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資源保障。讓該縣,備受省內外企業的青睞,成為了投資的熱土。杜爾伯特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優質企業相繼入駐。目前,該縣共有大小湖泊201個,可養魚水面154萬畝,今年上半年,水產業產值達到2.26億元,全年產值預計達到3.6億元。與此同時,遼闊的草原,秀麗的湖泊,獨特的民族文化,也使該縣的旅游業蓬勃發展,帶動了縣域內服務業提檔昇級。今年以來,該縣共計接待游客62萬人次,旅游業收入3.1億元,帶動第三產業近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