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衛生一直是百姓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之一,『好看病、看好病』是百姓期待的一種狀態。近年來,大慶市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深入推進健康龍江行動,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大健康大衛生理念,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著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共衛生、醫療保障體系,不斷提昇健康服務能力,為百姓健康需求築造堅實的基礎。一項項成績成為了為百姓打造的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大慶市婦女兒童醫院、大慶龍南醫院門診樓、市心理保健調適中心、市第四醫院住院樓……一座座新建築拔地而起,換來的是百姓就醫壓力有效緩解,就醫環境充分改善。
據介紹,近幾年大慶市加大了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各級政府、大企業投資25億元,新建了多所醫院門診樓、住院樓等,並在全省率先實施基層衛生機構標准化建設工程,新改擴建村衛生室489所、鄉鎮衛生院18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0個,配備設備1.7萬臺件,實現了村衛生室從無到有、覆蓋所有行政村,衛生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目前大慶市村衛生室建設已走在全國前列。
《大慶市區域衛生規劃(2016~2020年)》中明確要進一步推進醫療衛生資源優化配置,逐步構建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醫療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小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的醫療服務新格局。大慶市還積極推進信息惠民工程區域醫療服務和居民健康卡子項目,努力提昇信息化水平,為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提供了堅實支橕。
內引外聯廣借外力 打造『合體資源』提質
近年來,為提昇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促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大慶市成立了醫院聯盟理事會和監事會,創新醫聯體管理模式,構建一體化服務體系,分級分區域組建城市醫聯體、農村醫聯體和城鄉醫聯體共計28個,全面推進了院際協作,全市鄉鎮衛生院與村衛生室全部實現一體化管理,暢通特色專家『下行』通道、社區醫生『上行』通道和就診患者『雙行』通道,促進醫療資源和患者合理流動,實現了資源、人纔和效益的共享。
大慶市依托哈爾濱市醫療衛生資源和技術優勢,與哈爾濱市衛計委簽訂了兩城醫療衛生對接合作框架協議,建立省域醫聯體,加強了在醫院聯盟、市級醫院、衛生專業機構等8個方面合作,實現兩市協同合作、共同發展,更好滿足了群眾健康需求。
針對醫療技術、人纔不足,以及醫學專科特色不明顯等問題,大慶市不斷拓展醫聯體協作模式,加強與名醫名院合作共建,先後與74所院校、714名專家建立協作關系。還邀請外埠專家現場診療,讓3.4萬人次受益,並與名院開展遠程會診。合作共建帶動了大慶醫療技術水平提昇,也帶來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兼顧城鄉 力促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目前,大慶市以推進鞏固完善新農合制度、建立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城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五項工作為重點,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等專業公共衛生服務網絡。
在大慶,農村醫療不再是被人忽視的角落,他們大力發展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保障村衛生室運行經費,解決村醫離崗退養待遇,不斷完善以基層衛生服務為基礎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保障制度等綜合改革,基層醫療機構活力明顯增強。
近年來,大慶市實施縣鄉村一體化服務、城鄉對口支援、人纔引進和培養等舉措,有效拉動基層服務能力提昇,還繼續推進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落實農村婦女『兩癌』檢查、住院分娩補助、出生缺陷綜合防治等婦幼健康項目,開展城市癌癥早診早治、兒童口腔疾病綜合乾預等重大公共衛生項目,促進了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
健康扶貧保障措施精准解答『民生考題』
曾經因為手裡沒錢,『小病拖、大病扛』是貧困村見慣不驚的現象,也給政府留下了一道『民生考題』。大慶市以推進健康扶貧為抓手,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的原則,把健康扶貧落實到人、精准到病。
大慶市全面落實貧困人口在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就醫『一免五減』政策,實行因病致貧、貧困人口『先診療、後付費』制度,建立行政管理聯系團隊每季度督導落實一次、市級會診團隊每月會診一次、縣級醫療診治團隊每月巡診一次、鄉村日常管理團隊每周訪視一次的『四個一』機制,強化『點對點、人對人』幫扶。
在推進工作中,大慶市還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完善偏遠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設施、人纔建設,健全醫療保險制度,新農合和大病保險政策對貧困人口傾斜,門診統籌實現貧困地區全覆蓋,深化市、縣、鄉、村四級對口幫扶。今年,大慶市又組織開展健康扶貧巡回診療活動,通過細化患病人員分類、精准安排對口醫療專家、『一對一』為患者制定明確診療方案等方法跟蹤病患病情,讓扶貧工作真正做到了『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