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5日訊 她是一位『80後』,從事司法行政工作6年來,先後被評為全省『優秀司法所長』『全國法律援助工作先進個人』。她就是哈爾濱市香坊區司法局黎明司法所所長黃笑雪。
黎明司法所接收的社區矯正人員總數和在矯人數都是哈爾濱市最多的,僅2016年就接收72名社區服刑人員。作為所長,黃笑雪對每位社區矯正服刑人員的情況都能熟記於心。在她的工作筆記本上,每天記錄的第一件事基本都與矯正人員有關,如『王某的工作要轉正了』『張某要解矯了』等。
『在扶正的途中,司法所的工作人員應該陪著他們走過黑暗至黎明的苦旅,為他們埋下一顆希望的種子,用真誠澆灌,用溫暖照耀。』黃笑雪經常這樣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
張傑,因交通肇事,判三緩四,2013年9月開始到社區服刑,報到時剛離婚,因賠償家徒四壁,人變得惶恐絕望,怕黑、怕見人,家裡窗簾總也不拉開,睡覺不關燈,更是連門也不出。所有親屬都覺得,這孩子廢了。可黃笑雪沒有放棄,數九寒天,她和同事連續7天到家裡問寒問暖。始終躺著沒有反應的張傑,終於坐起來了,『我這輩子算是完了,你們不用管了。』張傑的眼中透出深深的絕望,『村裡人都在議論,看我就像看髒東西,親戚全都不來往了……』聽他這麼說,他父親耷拉著頭不停地抽煙,母親偷偷抹著眼淚。可黃笑雪卻心平氣和地說:『你說誰看不起你,我找他們說道說道!』『我大爺、我叔,全村……』張傑嘶喊著,淚水奪眶而出。
為此,黃笑雪和同事到張傑的大爺家,與老人嘮了很久。老人沈默許久,終於表示要『拉孩子一把』。隨後,黃笑雪與同事走了半個村,挨家聊、挨個人爭取,使大多數人改變了對張傑的態度。慢慢地,張傑有了變化,有勇氣走出家門,但窗簾還是沒拉開。黃笑雪知道,張傑的心結兒還沒有完全打開。於是,她幫張傑找了一位師傅,教他電焊手藝,每天都有事做。半年後,黃笑雪發現,張傑屋裡的窗簾全部都拉開了,陽光透進房裡,黃笑雪的心裡也敞亮了許多。
人民調解是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化解矛盾糾紛是司法所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黎明司法所成立了以個人名義命名的『笑雪調解工作室』,很快得到了轄區群眾的認可。2014年2月,『笑雪調解工作室』接到幸福村柳樹林屯一位村民打來的求助電話,稱自家的耕地被丈夫的二哥長期霸佔,從沒給過租金,耕地補貼款也被丈夫同母異父的妹妹佔有多年。求助電話的那一端聲音幾度哽咽,希望司法所能幫助討回多年的耕地租金和補貼。接到電話後,黃笑雪立即聯系該事件的幾名當事人,分別詳細了解情況。由於幾名當事人或年事已高或身患殘疾,她便主動深入幸福村,進行了半個多月的走訪調查。在事實基本弄清楚後,她進行了耐心細致的調解工作,最終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糾紛。去年,黎明司法所在轄區內共排查調處矛盾糾紛209件,調解成功204件,調成率達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