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杜爾伯特波賀崗灌區萬畝水田退耕還濕調查:『5年後再來采訪,要劃船纔能進來』
2017-07-10 10:58:0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7月10日訊 日前,記者來到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波賀崗灌區,走訪退耕還濕情況。

  波賀崗灌區位於杜蒙克爾臺鄉西部,涉及2個貧困村、3個自然屯。由於歷史原因,當地農民在灌區東側修建連環湖引水渠、建設攔水壩、開發水田,耕種至今。紮龍保護區劃界和功能區劃劃定後,波賀崗灌區因恰巧位於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1萬餘畝耕地成為爭議焦點。

  2016年11月中旬,國家環保督察組在杜蒙檢查後反饋意見,要求對波賀崗灌區工程毀壞濕地問題進行整改。該縣成立督察整改小組重點督辦,對已經建設的10025畝水田,分三步實施恢復工作。一是責令立即停止2150畝在建水田施工活動,恢復濕地原貌;二是對開發但沒有耕種的3880畝地塊,今後不再對外發包,今年通過引水、育葦、播撒草籽等有效措施恢復濕地生態;三是對已經耕種的3995畝水田,分五年恢復濕地。

  記者在現場看到,10025畝水田共包括三部分,其中的2150畝,放眼望去,綠油油的葦塘,已經恢復了濕地原貌。

  第二部分,涉及到3880畝,經過近一年的恢復,基本呈現濕地原狀。記者發現,當初農民所挖引水渠在葦叢中隱約可見。克爾臺鄉鄉長張彥昭介紹,國家環保督察組到來前,這裡是一大片平整的黑土地,地塊已經劃好,並且分到了德龍屯農戶手中,正處於待播狀態。督察組反饋意見後,鄉乾部入戶耐心細致地做群眾思想工作,宣傳濕地保護法規政策,取得群眾理解。

  目前,上述兩部分地塊通過自然恢復和人工促進相結合,有效恢復濕地生態,佔整個退耕還濕計劃的60.15%。

  緊挨著2150畝地塊,是已經開發耕種的水田,3995畝。記者看到,水田長勢並不是很好。張彥昭告訴記者,自從縣裡出臺整改方案後,農民無心繼續耕種,插秧施肥都不太上心,做了退耕還濕的准備。記者了解到,針對已經耕種的3995畝地塊,杜蒙計劃分五年恢復濕地:2017年調查摸底,宣傳發動,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研究制定退耕還濕計劃和種植戶安置、勞動力轉移、維護穩定等相關措施;2018年,恢復濕地600畝;2019年,退耕還濕995畝;2020年,退耕還濕1000畝;2021年,退耕還濕1400畝。

  杜蒙副縣長劉勝指著腳下的土路對記者說,『2021年生態徹底恢復後,這裡將是一望無際的葦塘,土路將不復存在,5年後你再來采訪,恐怕要劃船纔能進到濕地裡面來!』

責任編輯:彭佳麗

【專題】龍江媒體民族地區行

【專題】環保督察整改在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