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7月13日訊 海鮮、燒烤、啤酒成為很多人夏季狂歡最青睞的美食。近日,我國南方海域發生赤潮,貝類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加大。據悉,赤潮生物第一優勢種為鏈狀亞歷山大藻,該藻種可產生麻痺性貝毒,該毒素毒性極強。為避免發生貝類食物中毒事件,我省食藥監局發布通知,加強貝類產品質量監管,同時提醒消費者,在購買貝類等水產品時,應選擇大型、正規的超市或市場購買。
我省要求商家應如實公布貝類產地等信息
通知規定,貝類產品銷售者、餐飲服務提供者,要如實記錄貝類產品和供貨商的相關信息,保存相關憑證。銷售貝類時,應當在顯著位置如實公布貝類產品名稱、產地、供貨商等信息。不得采購和銷售來源不明以及禁止采捕和銷售區域的貝類。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餐飲單位等的監督檢查力度,加強對貝類毒素等項目的檢測。
記者走訪哈爾濱的貝類 多來自大連丹東
生活報記者走訪了哈市各大水產市場、超市和批發市場,發現哈市貝類海鮮多來自大連和丹東,屬於東海和渤海海域。
道裡區一市場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銷售的產品均來自東海。『我們超市的貝類海產品均來自大連和丹東,你看這上面有標簽。』南崗區一大型超市工作人員表示,南海的貝類比起東海、渤海產的外觀上看殼會更厚一些。一批發市場的劉經理告訴記者,南海海鮮運輸到哈市難度較大,位置遠、時間長、成本高,他們市場銷售的貝類基本都來自丹東和大連。
小貼士 咋吃貝類更健康
食用貝類應該注意哪些呢?對此,生活報記者采訪了中國膳食營養協會會長馮權。據其介紹,盡管哈市市面上的海鮮多為渤海、東海海鮮未受到污染,但是貝類屬於寒涼性食品,在食用時應多搭配一些溫補類食品如生姜和黃酒等,配以蔥姜蒜起到殺菌消炎的作用。貝類中含有副溶血性弧菌,此菌嗜鹽畏酸,在普通食醋中5分鍾即可殺死,對熱的抵抗力較弱。因此在貝類食用過程中要注意蒸煮熟食用,不可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