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技能鑄青年夢想工匠展龍江風采 匠心築夢開啟龍江技能振興新篇章
2017-07-14 11:16:4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7月14日訊 近年來,我省深入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高技能人纔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和《黑龍江省中長期人纔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組織實施國家高技能人纔振興計劃和黑龍江省『55139』高技能人纔培養工程,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圍繞我省產業發展需求,廣泛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職業技能競賽,健全技能人纔培養、評價、選拔和激勵機制,推進技能人纔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新突破、新成效,技能人纔隊伍建設取得驕人成績。

  技能人纔培養成效顯著

  國家發展靠人纔,民族振興靠人纔。近年來,我省大力實施『55139』高技能人纔培養工程,技能人纔總量穩步提昇,截至2016年底,全省現有技能人纔152.1萬人,其中高技能人纔46.6萬人,分別比2011年底增長4.9%和20%。優秀技能人纔不斷湧現,449人受到省級以上表彰獎勵,其中48人獲國家級獎項、303人獲省級獎項、88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技能人纔已經成為促進產業發展的一支生力軍。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建立18個國家級高技能人纔培訓基地和20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45個省級高技能人纔培訓基地和43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纔培養能力水平有了顯著提昇。

  技工院校辦學水平持續提昇

  技工院校以培養生產和服務一線的技術工人為目標,是培養技術工人的主陣地。2000年以來,我省技工教育借助改革發展的東風,院校辦學實力發生了質的飛躍。全省技工院校達到127所,其中技師學院14所、高級技工學校12所、普通技工學校101所。圍繞『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准、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技工院校普遍開展了『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教學質量顯著提昇,培育了機電、數控、制藥等十大名牌專業。技師學院和高級技工學校已全部開展一體化教學。目前,我省現有國家級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院校5所、專業14個,省級試點院校9所、專業9個。大力推進校企合作,通過共定課程體系、共建師資隊伍、共同開展教學,100多所院校與省內外2000多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初步形成了聯合培養、產教融合、校企共贏的工作格局。近年來,技工院校每年招生保持在2.3萬人左右,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十二五』期間,共培養學制教育畢業生29.8萬人,2016年數據顯示畢業生約有77%在省內就業。

  職業培訓穩步發展

  職業培訓是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和促進就業、穩定就業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省充分發揮企業、技工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作用,積極構建面向全體勞動者的終身職業培訓制度。組織實施了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行動、農民工職業技能提昇『春潮行動』、化解過剩產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等專項行動,培訓的針對性進一步增強。創新培訓方式,大力開展訂單式培訓和定向定崗培養,培訓質量和效果進一步提昇。自2012年以來,全省累計發放6.08億元培訓補貼資金,培訓270萬人次,培訓後就業率達72%。以『技能扶貧百校行動』為載體,將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應、往屆『兩後生』全部納入技能扶貧范疇,窮盡一類,使其免費接受技工教育,實現『教育培訓一人,就業創業一人,脫貧致富一戶』的目標。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全省有27所技工院校參與技能扶貧,共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396人,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培訓4781人,有1920人經培訓後實現就業創業。

  政策措施逐步完善

  堅持問題導向,逐步打造有利於技能人纔成長的政策環境。近年來,我省制定出臺技能人纔工作一系列措施,包括《高技能人纔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20年)》、《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纔工作的意見》、《重點產業急需緊缺高技能人纔培養項目實施辦法》、《職業培訓補貼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等,形成政策『組合拳』。2016年制定出臺《關於加強技能人纔隊伍建設的若乾意見》、《關於實施『98113』龍江技能振興計劃的意見》,提出27條針對性強、突破性大、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落實技能人纔培養載體,采取項目化方式助推龍江全面振興。

  推動技能人纔隊伍建設新發展

  『十三五』時期,黑龍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將落實人纔優先發展戰略,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培養高技能人纔為重點,不斷破除束縛技能人纔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擴總量、優結構、強素質、提待遇、樹品牌、造氛圍,為實現龍江全面振興提供有效的技能人纔供給支橕。

  *著眼於解決技能人纔與產業特別是新興產業發展還不適應的問題,落實培養載體,創新培養方式,提高培養能力,構建政府主導、各類培訓機構廣泛參與、企業和技能人纔雙贏的培養格局。

  *著眼於解決校企合作層次淺、融合度不高,專業設置結構趨同、新專業開發速度慢,技工院校教師職稱評聘『天花板』、薪酬待遇低等問題,進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創新,推動技工教育整體水平提昇。

  *著眼於解決技能人纔評價重學歷、輕能力,重資歷、輕業績,重論文、輕貢獻等問題,深化評價方式改革,突破年齡、資歷、身份和比例等條件限制,健全技能人纔憑能力、業績和貢獻,獲得科學評價的制度政策。

  *著眼於解決引纔機制不暢、留纔制度不健全、用纔不到位等問題,加大政策創新力度,吸引更多技能人纔落戶紮根龍江,推動技能人纔盡展其長。

  *著眼於解決技能人纔社會地位不高、薪酬待遇較低等問題,完善多勞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纔收入分配政策,加大對技能要素參與分配的激勵力度,促進高技能人纔薪酬水平合理增長,激發其創新創造熱情。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