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數字化車間造出建龍好鋼
2021-12-03 07:21: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喜雙 王宗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建龍公司生產車間。

  黑龍江日報12月3日訊 2021年,建龍集團首次上榜世界500強企業。截至目前,企業形成了年產100萬噸鐵精粉、2000噸白鎢、160萬噸冶金焦、粗鋼及鋼材200萬噸、7000噸釩產品綜合生產能力。經過18年的持續發展,目前黑龍江建龍銷售收入已突破1700億元,累計上繳稅金56億元,直接安置當地就業5000餘人,直接或間接服務於公司的就業人員已達20000餘人,獲得由國務院頒發的『全國就業先進企業』榮譽。為雙鴨山市經濟轉型和我省鋼鐵工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份突出成就的背後是先進超前的發展理念。近年來,黑龍江建龍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以無縫鋼管車間為試點,積極推進數字化車間建設。公司的180無縫管車間被省工信委評為數字化車間,化工LNG車間獲評黑龍江省數字化(智能)示范車間……一項項數字化技術形成的『鋼鐵+智能制造』發展模式,改變了鋼鐵工人的工作和生活。

  『數字化』建設源於科技創新

  黑龍江建龍鋼鐵有限公司,是北京建龍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響應當年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號召,在我省雙鴨山市投資興建的鋼鐵聯合企業。公司發展過程中,按照《中國制造2025》核心思想,全力抓無縫鋼管數字化車間系統建設,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從應用需求出發,以無縫鋼管車間自動化設備為基礎,結合鋼管軋制流程,搭建數字化車間整體架構,在生產線上實現應用和創新,減輕了員工勞動強度。

  在科技創新方面,公司聯合北京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大學、中國鋼鐵研究院等國內一流科研院所及行業專家,建立健全技術創新工作體系,開發出30餘項中高端鋼種,連續兩次評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特別是近年來,公司緊盯《中國制造2025》,通過技術手段以及產品深加工項目的實施,將無縫鋼管車間作為打造數字化車間的切入點,積極推進數字化車間建設和智能制造,企業勞動生產率、產品品種檔次及競爭力大幅提昇。

  『鋼鐵+智能制造』的大變革

  『我們180無縫鋼管產線的生產設備全部實現自動化,日常生產操作可實現「一鍵軋鋼」』。黑龍江建龍軋鋼廠軋制作業區作業長車彥明自豪地說。目前,無縫鋼管車間基礎自動化主要由數字化控制元器件——西門子的控制器(PLC)、數字化的交-直-交變頻器、智能化監測元件和傳感器等組成,通過DP網、光纖以太網、Simolink網實現數據傳輸。只需輕松按鍵,就可完成各個工作區域工藝設備的自動控制。

  無縫鋼管車間通過數字化生產車間管理系統(MES),將整個生產過程數據、質量數據、能耗數據等進行采集和管理,並優化控制數據、MES系統與公司ERP系統集成,實現數據共享,實現計劃自動下達,實現全數字化生產。另外,核心機組主軋機組有著先進的數字化模型和強大的自學功能,完全實現了產品軋制過程在線優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提昇產品質量,節約能耗,從而提昇了產品的競爭力。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建龍公司車間級工業互聯網的建立,使數據互通率達到90%以上。同時,以計算機過程控制為核心,可將生產過程控制中的數據存儲到數據庫服務器中,實現數據的可追溯和可查詢功能。數據庫服務器采用最先進的容錯式服務器,保證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智能制造提昇產品質量

  在建龍公司無縫鋼管車間建有數字化生產管理系統,工作人員可以對現場各機組生產狀況一目了然,實現生產調度的可視化。工作人員可以隨時查看和有目的更改工藝參數實現柔性化生產。MES系統與ERP系統無縫連接,系統集成協同,實現數據互聯互通。

  據了解,為進一步提高鋼管質量,減少切頭損失,該項目應用有精准的液壓輥縫控制(HGC)功能和荒管頭尾削尖控制技術,並且自主開發了張減機管端壁厚精准控制系統,提高鋼管頭尾質量,減少切頭損失,該系統投入後鋼管成材率提昇0.5%。在線配備了壁厚、管徑、長度、溫度測量系統,並有精准的漏磁、超聲探傷系統,對鋼管的質量進行檢驗,每一根鋼管都有檢測數據存儲,可追溯。

  經過幾年來的不懈努力,數字化無縫鋼管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果,在降低職工勞動強度、大幅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還提高了操作精准度、產品質量,促進了產品提檔昇級。無縫鋼管產品在石油、石化行業已經形成了與天津大無縫、上海寶鋼無縫的三強格局,無縫鋼管銷售覆蓋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行業,已成為中石油一級物資供應商。2020年該車間實現收入144615.09萬元,利潤12757.34萬元,稅金18799.96萬元,產品合格率穩定在98.39%。

  『鋼鐵+智能制造』的發展模式不僅改變了鋼鐵工人的工作和生活,還提高了操作精准度,促進了產品提檔昇級。目前,公司無縫鋼管產量提昇10.3%、能耗降低18%,產品結構不斷優化,高附加值產品佔比已達到60%以上。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