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7日訊(姜珊 記者 孫曉銳)夏雨初歇,遠山如黛。峰回路轉時,突然呈現的是滿眼綠色。在八面通林業局三興經營所的頭道溝,記者見到了當地的特色產業——冬果沙棘。佇立於連片栽植的萬畝冬果沙棘基地前,青枝綠葉的沙棘樹上長滿了沙棘果,煞是惹人喜愛。

綠油油的沙棘果,隱藏在樹葉間,茁壯成長。
職工群眾們正在基地裡辛勤勞作,每一張臉上都掛著幸福的笑容。『什麼事情這麼高興啊?』記者剛一開口,大家就又是笑成一片。一打聽纔知道,原來是八面通林業局在七月份剛剛正式加入了由中國、俄羅斯和加拿大等12個國家發起成立的國際沙棘協會,成為了黑龍江省第一個國際沙棘協會會員單位。『這可是個大好事!』大家笑著說,『這說明我們的沙棘種的好啊,都得到國際認可啦,以後我們在育種、栽培、采收和加工方面都更好了,賺錢也更穩當了,心裡能不樂嘛!』『這沙棘真能賺錢嗎』,聽到記者的疑惑,正在剪枝的職工放下手中的活,說道『你可別小看這些小綠果,等到了冬天一長成就都變成金色的了,能做成沙棘醬、沙棘汁、沙棘油,是有益身體健康的綠色食品,在市場上特別火,賣價可高啦!你看這滿樹長的可全都是金豆豆啊!』
2014年,八面通林業局借林區轉型之勢,掀起了一場大刀闊斧的綠色產業發展風暴。

空中俯矙退耕還林的沙棘林。
打造『綠色銀行』,築起生態夢想。經過認真考察和邀請相關專家的反復論證下,八面通林業局決定以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為依托,因地制宜,大規模發展冬果沙棘種植產業。
田軍是三興經營所的一名普通職工,2015年向林業局包種沙棘100畝,回想當初讓他改變想法做出種植沙棘的決定,還是在2014年的跨年之夜。『怎麼也沒想到,大年三十那晚,林業局的領導都沒顧得上和家人團圓,專門來我家講解種植沙棘的政策和前景。』田軍站在自家沙棘林間,一邊撫摸著沙棘葉子一邊對記者回憶,『領導說,種植沙棘前三年林業局不收任何土地費,還可以和黃豆套種,絲毫不影響收益,還給我們種植戶提供免費的技術培訓、巡護管理。一打聽,沙棘果在市場上都能賣到每斤兩塊八的價格,這麼好的條件和政策,真把我的心說活了,和家人一商量,我就下定決心跟著林業局乾,包它100畝!』其實不止田軍,對許多八面通林業局的沙棘種植戶來說,那年的三十夜晚都是令人難忘而感動的。2015年春節來臨之時,林業局的領導們仍在挨家挨戶宣傳講解、奔走忙碌,為職工群眾帶來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冬季紅果果綴滿枝頭的沙棘樹。(資料圖)
伴著2015年春季的到來,一場轟轟烈烈、行之有效的『百人會戰』在八面通林業局開展起來。一百多名林業局的領導乾部、技術骨乾,帶領著職工群眾們搶抓農時,僅用半個月時間就將7800畝地近80萬株沙棘苗全部栽植完畢。『那時,我們每人每天要種400棵樹,地面條件不好,還要先修路,每天黑白不停的乾,但大家都咬緊了牙關,成功完成了全部任務。』說起那時的戰績,當年參與『百人會戰』的職工們眼神裡仍然充滿著驕傲。
如今,三年時光已然過去,昔日靠天吃飯、產出效益低下的荒山貧土一躍變為漫山遍野高達3.5萬畝的冬果沙棘基地,一眼望不到邊的『綠色海洋、綠色銀行』,極好的詮釋和印證了『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