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理論文章
搜 索
剖析根源實質提高作風整頓主動性自覺性
2017-07-18 15:14:3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祝福恩 張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7月18日訊  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指出,改進作風,就要求真務實。越是困難大、矛盾多,越需要埋頭苦乾的真把式,雷厲風行的快把式,追求卓越的好把式,而不是坐而論道的假把式,拖拖拉拉的軟把式,弄虛作假的歪把式。這既指出了我省乾部隊伍作風上存在的問題,又為我省全面振興發展開出了整頓作風的藥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針對我省黨情、乾部作風實際明確提出,乾事創業要有好的作風、好的精氣神,就是勤於學習、勇闖新路、求真務實、清正廉潔,下大氣力解決能力不足不能為、動力不足不想為、擔當不足不敢為的問題,打造一支素質過硬、作風紮實、敢於擔當的乾部隊伍。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乾部作風的精神,與我省乾部隊伍作風現狀實際及存在問題相結合,又與我省全面振興發展艱巨任務相結合,堅持把改進乾部作風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保證,有利於助推我省全面振興宏偉目標的實現。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我們有必要對乾部作風進行整頓,對克服乾部隊伍中不良作風做深層次的思考。整頓乾部隊伍中的不良作風,不能只停留在表層批判及鞭撻上,必須對作風整頓的重要性、必然性、緊迫性及不良作風存在原因進行理性和深層剖析,提高改進乾部作風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緊迫性。

  一、剖析不良作風的『地方病』根源

  現在乾部隊伍中存在的不思進取、辦事拖拉、相互推諉、效率不高等不良作風及思想僵化、因循守舊等問題,與黑龍江受計劃經濟觀念影響深有很大關系。計劃經濟的運行是建立在指令性計劃基礎上的,不需要以市場為平臺和載體,上級主管部門讓你生產什麼就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就生產多少、產品什麼標准、型號都明確要求,生產中出現問題及責任也由上級來解決和擔當,經濟生活中主體、主導、主責是上級而不是現實經濟生活中有頭腦、有思想、有作為的人。人們在這種計劃經濟體制中存在和生活,並且是幾十年走過來,必然是思想僵化、觀念陳舊,學為意識淡薄,按部就班、墨守成規,對新思想、新常態、新事物、新決策、新創造不感冒、不支持,習慣等與靠。長此已久,必然固定化、模式化,必然成為乾部的不良作風,並表現為乾部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行動上能力不足、動力不足、擔當不足,面對全面振興發展的艱巨任務表現為不能為、不想為、不敢為,不思進取、辦事拖拉、互相推諉、效率不高等。在改革攻堅戰的今天,這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及經濟運行格格不入,成為振興發展的軟阻力,因此改進乾部作風必須消除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增強市場經濟意識。

  我省過去是『棒打?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地大物博,物產豐富,資源富集,日子好過。因此纔有歷史上多次『闖關東』的人流潮,人們追求和向往的都是這種小富自安的小生產生活,於是,打造和養成了人們的小生產生活方式和小生產觀念。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因循守舊,在行動上必然是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缺乏遠見,不想和不願創新,習慣等靠要,有吃有喝何必冒風險和創新。二是重經驗傳統和習慣,輕知識和人纔。傳統小農生活、生產方式幾十年養成的靠經驗生存和生活的思想和作風,表現為喜歡坐而論道,淺嘗輒止,思考不深、標准不高,能力、動力和擔當不足。三是生產沒壓力、生活沒危機,進而養成了乾事激情不高、責任不明確、流程不優化,並且辦事拖拉、相互推諉,不善於也不願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外地學,老守田園,故步自封,自我感覺良好。其必然是工作效率不高,缺乏立說立行,馬上就辦雷厲風行的作風,這已成為改革攻堅的軟阻力。四是思想保守、觀念落後、作風陳舊、不敢碰硬、不敢擔責、不敢挑戰。在改革開放以來的39年,我省多次錯失改革發展良機,缺乏溫州人、義烏人那種闖和乾的精神頭和闖勁,也沒有沿海省市人的吃苦精神,進而捕捉不到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機遇,反而一再錯失良機,導致我省經濟發展位次後移。計劃經濟與小農經濟體制的負面影響已經成為影響我省市場經濟發展的阻力,我省改進乾部作風是必要和及時的,是化解我省經濟發展中體制性、結構性、資源性問題的必然選擇。

  二、改進乾部作風是振興發展的重要保證

  一是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這要求我省乾部必須破除和改掉『擺平』、『搞定』的人治思維和不良作風。現實中我們的乾部思維與作風與全面振興發展的要求還有許多不相適應之處,還經常以人治、權治、官治的思維和作風來指揮市場經濟,由於觀念滯後,缺少法治思維,只會用『擺平』『搞定』來處理,必然使乾部作風呈現出負面作用。

  二是市場經濟就是知識經濟。知識經濟要求我省乾部必須改變經驗型、守舊型、慵懶型的不良作風。在計劃經濟和小農經驗體制下,習慣了一切唯上、聽上、靠上、為上,不需掌握和學習新的知識,不需要責任,只需當『太平官』,而這與知識經濟時代發展要求格格不入,這種作風和習慣必須改變和改進。

  三是市場經濟是創新經濟,這要求我省乾部必須素質過硬、敢闖、敢試、敢乾、敢於擔當。長期計劃經濟和小農經濟泯滅了乾部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機理,培育和養成了與市場經濟創新不適應的僵、舊、陳、慢、怕的負產品和作風,這是乾部作風整頓必須改掉和放棄的。

  四是市場經濟是人纔經濟,這要求我省乾部重人纔、重知識、重學習、重創造,讓人纔成為全面振興發展的主體。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考察調研時指出,培育人纔資源隊伍,要著力破解怎麼選對人、怎麼留住人、怎麼用好人問題,抓好企業家、技術人員、領導乾部三個群體,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家、技術人員』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加大人纔培養和智力引進力度,完善人纔激勵機制,如何吸引更多人纔為振興發展服務是作風整頓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五是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這要求我省乾部隊伍要改變論資排輩、求全、求圓的習慣,強化乾部的服務意識,責任擔當,解決文山會海問題,解決新官不理舊賬問題,特別要把那些埋頭苦乾的真把式、雷厲風行的快把式、追求卓越的好把式的乾部用起來,用作風硬、作風廉並能打硬仗、勝仗的乾部推動經濟發展和全面振興。

  總之,抓乾部作風整頓是抓住了我省改革開放和實現全面振興發展的牛鼻子,我們必須與各單位、各部門、各行業的乾部作風具體實際相結合,通過積極有效的作風整頓,實現乾部作風建設的大轉變、大提昇,以作風建設確保全面振興發展目標的實現。

  (作者祝福恩系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教授;張舒系東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馬悅

【專題】黑龍江省直機關作風整頓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