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0日訊 面對公交車上的不文明行為,套用一句流行語就是:紮心啦,老鐵!
天也熱,心也躁,再遇上點兒堵心的事兒,這心情真是會一路跌到底。坐公交車出行頻頻遇到不文明行為已經成為市民們吐槽的焦點。近日,記者乘坐公交車後,幾圈下來之後發現,這些不文明行為真的讓人挺堵心。
最直觀的不文明行為就是『上車一窩蜂,下車慢騰騰』。7月16日10時許,記者坐上了15路公交車。行至第一醫院站點,車剛靠站,不少焦急等候的乘客就蜂擁而上,有的人甚至直接從後面的下車門上車,讓想下車的乘客無路可走,完全忘了『先下後上』、『排隊上車』的基本禮儀。
此時,一位懷抱孩子的婦女上了車,胳膊上還挎著一個包。剛上車的七八名乘客已經率先在車廂內找到了空座位,卻沒有一個人願意給這名婦女讓座。見沒人站起來給自己讓座,這名婦女只好一手抱孩子,一手抓牢車廂欄杆。在33℃的高溫下,這個婦女一會兒就滿頭大汗。『誰給抱小孩的乘客讓個座位!』在公交車司機的一聲大喊之後,纔有一位年輕人站了起來,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了婦女和孩子。
當汽車行駛至百貨大樓站點時,車內的電子報站器早已通知在此站下車的乘客提前做好准備。但是,就在司機准備關閉下車門時,一對中年男女纔從座位上站起,慢騰騰地從車輛的後部擠到後門准備下車。為此,一車乘客多等了近一分鍾。
現在放暑假了,很多中小學生結伴乘坐公交車出去玩,但一些『熊孩子』的不文明行為也真讓人無語。7月18日13時許,記者從新立大街乘上一輛102路公交車。期間,5名初中生模樣的少年在車內旁若無人地大聲喧嘩。其中一個男孩拿出一張濕巾擦了擦鞋,隨手將濕巾扔在車廂內,又用腳將紙巾向座位內側踢了一腳。周圍的乘客對這些孩子的行為紛紛皺眉,但是卻沒有人上前勸阻。
隨後,在12路公交車上,記者又發現了『熊孩子』的身影。兩個男孩從永青市場站上車,由於車上人很多,兩個孩子像『泥鰍』一樣從車頭擠到車尾,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撞到了人,而且還踩了別人的腳,但是兩個孩子卻是一路嬉笑,沒有一句道歉的話。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公交車還是車窗拋物的『重災區』。記者乘坐的每一輛公交車都會在報站名的間隙,循環廣播車內文明須知,其中就有禁止車窗拋物這一項。但是,很多市民卻對此置罔聞。由於齊齊哈爾市的公交車都是無人售票、電子報站。沒有售票員,公交車司機又要把絕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安全駕駛上,沒辦法分神阻止。於是,就有人趁著這個『空子』,將空飲料瓶、廢紙、包裝袋、冰棍杆等垃圾隨手扔到了窗外,更有甚者直接向車窗外吐痰。
公交車被譽為『流動的城市名片』,它是城市形象的直接體現,公交車內的每個行為都體現著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現在正值齊齊哈爾市旅游旺季,如果外地來的游客在齊齊哈爾市乘坐公交車時遇到以上種種不文明行為,他們對齊市的印象絕對會大打折扣。這種壞印象如果傳播出去,誰還願意來鶴城旅游呢?
對此記者認為,改變大眾習慣應先從改正自己開始,看看自己身上有沒有不文明行為,並自覺抵制不文明行為,共同維護好公交車的和諧乘車秩序,為打造鶴城的良好形象而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