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昔日害蟲變"金蟲" 小小蝗蟲促脫貧
2017-07-26 08:57: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楊思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哈爾濱7月26日電 記者日前走訪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泰來縣大興鎮依布氣村的幾十棟大棚,正值收獲的7月,這裡卻沒有長勢喜人的瓜果蔬菜,只見一層玉米秸稈厚厚鋪散開來,密密麻麻趴滿了青綠色的蝗蟲。在大興鎮蝗蟲養殖基地,昔日田間害蟲搖身一變,成了『致富蟲』。

  蝗蟲俗稱螞蚱,肉質松軟,營養含量高,『炸螞蚱』『烤螞蚱』是夏季深受人們喜愛的小吃。『現在蝗蟲市場需求量大,還沒等宣傳,就被周邊縣市的燒烤攤和餐館一搶而空。』大興鎮黨委書記王柱說。

  記者采訪時,正值大興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工作人員進行技術指導,教授養殖戶如何查看生長狀況和控制濕度。據介紹,蝗蟲養殖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等特點,蝗蟲成長期為55天,從五月中旬到九月可以養殖兩茬,產卵可在土壤中越冬,待次年繼續生長。

  王柱說,按照當前市場價格,一斤蝗蟲能賣到15元,平均每棟大棚可以養殖200斤,扣除第一年購買蟲卵、網罩等成本,目前基地30棟大棚年收益可達12萬元,將全部分給周邊村屯的貧困戶。

  除了分紅,養殖基地還給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近30個。60歲的貧困戶衣漢明因家裡沒地,收入微薄。如今來養殖基地打工的他負責滴水、投食等,一年工資可達6000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大棚都是培育水稻秧苗的育秧大棚,從每年5月初育秧結束後就處於閑置狀態。黑龍江省是水稻種植大省,水稻產區有很多育秧大棚。養殖蝗蟲可以充分利用這段空閑『變廢為寶』,效益可觀,被當地人看成脫貧致富好門路。

  『發展扶貧產業要對准市場需求,把扶貧資金用到點子上。』王柱認為,養殖基地如同產業試點,關鍵能在貧困群眾中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幫助他們樹立起市場意識、主動對接市場,增強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