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賢縣委書記在與全縣黨員乾部座談交流時縱論
准確認知七種關系 正確對待組織選擇
7月27日,集賢縣召開了全縣黨建工作推進會,縣委書記於世軍出席會議並與參會黨員乾部進行了深入座談交流。他指出,堅定實施『五個功能區』發展戰略,全面提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實現集賢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振興發展,關鍵在全縣各級領導乾部。加強乾部隊伍建設,是抓好黨的建設和其他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他強調,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領導乾部,要有成熟的政治表現。包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表現、在關鍵時刻的表現、在困難面前的表現、在名利面前的表現、在突發事件中的表現。要有勤奮敬業的精神。以夙興夜寐、只爭朝夕的態度,靜下心來、心無旁騖地研究工作,紮紮實實、一氣呵成的完成工作,千方百計、捨我其誰的實現工作突破。要有敢於創新的勇氣。保持學習新政策、接受新精神、探索新舉措的勁頭。要有抓發展的能力。要加強學習,吃透政策,了解實情,對癥下藥,確保發展更具前瞻性、科學性和可持續性。要有朴實為民的情懷。拿出更多的精力到基層、到一線去,到條件最差、情況最復雜的地方去,真正把民生放在首位。不整景、不作秀,乾點實實在在的事。要有過硬的廉政作風。做到人前人後無區別、有無監督一個樣,心中時刻想著『有邊界纔有自由,有底線纔有空間』,做到嚴於律己、以身作則。

集賢縣委書記於世軍。
於世軍認為,作為黨員領導乾部,要擺正好自身位置。就是要准確認知七種關系,正確對待組織選擇。
第一,要准確認知個人和組織誰欠誰的關系。領導乾部成長的每一階段,都離不開組織的悉心教育;前進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組織的精心培養;工作的每一個崗位,都離不開組織的充分信任和提供舞臺。組織的關心、教育、培養,對乾部來說就如同陽光和空氣,受之不覺,失之難存。對組織要始終懷有感恩之心,只有這樣纔能激發出對黨和國家、人民強烈的責任心,纔能時刻不忘廉潔奉公、服務於民、振興發展的初心,纔能持續迸發乾事創業、推動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乾部的選拔任用,是憑德纔表現、憑工作實績、憑群眾口碑,也要看工作需要、發展潛力。全縣各級領導乾部必須保持清醒認識,對組織的培養要感恩而不是漠視,對同志的進步要祝福而不是嫉妒,對自己一時的『失意』要反思而不是怨恨,多從個人自身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反思自己,經常想想自己對組織哪裡做的不夠,哪裡還有欠缺。要清楚只有個人欠組織的,沒有組織欠個人的。要用寬闊的胸懷面對人生、面對事業、面對同志,這樣纔能真正實現個人的成長進步、快樂生活。
第二,要准確認知沒少乾和沒乾好的關系。有的同志因為工作出現失誤或不如人意的地方,面對上級或領導批評時,總強調自己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堅持積極主動投入,經常加班加點,活『沒少乾』。但乾的多不意味著就會乾的對、乾的好。究其根本原因,要麼工作方法循規蹈矩,沒有創新;要麼溝通協調不夠及時,執行不力;要麼自身工作標准太低,容易滿足;要麼落實能力不強,沒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工作乾的好,既離不開勤奮敬業、踏實肯乾的精神和態度,更要沿著正確的工作方向,按照正確的工作思路,運用正確的工作方法。如果從一開始做的就不對,即使做得再熱火朝天,也只是在錯誤的道路上乾得汗流浹背,到頭來也不會得到上級和領導的認可。所以,那些總是覺得自己沒少乾卻又沒乾好的人,要認真反思原因。只有乾的好纔是各項工作追求的最終目標。
第三,要准確認知成長重要和提拔重要的關系。很多同志把『成長進步』狹義地定位成『提拔重用』,說到底,是一種官本位的思想在作怪。真正的成長進步,包含一個人思想的成熟、身體的發展、知識的豐富、人格的完善、境界的昇華。提拔不等於成長進步,沒有提拔也能積蓄更大的力量,以便將來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如果把『提拔重用』當做人生價值的終極追求,無論曾經如何順風順水,都注定是一場以失敗而告終的人生。有的乾部即使提拔了,如果德不配位、能不適崗、纔不夠用,同樣會遭到人們的嗤之以鼻,提拔重用了也沒有尊嚴。要糾正把提拔昇遷當作實現個人價值唯一途徑的錯誤認知,把人生追求集中到提昇思想境界、提高素質能力、加強自身修養、發揮特長優勢中來,在感受自身方方面面的成長進步中找准人生定位、贏得社會尊重、體現個人價值。要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給想乾事、能乾事、乾成事的人,提供相應的展示纔華的舞臺,避免在乾部提拔使用上急功近利、過於浮躁。
第四,要准確認知做好人和做好官的關系。做好人和做好官有時候是一致的,二者都要求做事先做人,不先學會做人,永遠做不成事。但做好人和做好官有時又是不一致的,在面對矛盾、觸碰利益、需要擔當時,只想做處處與人為『善』、不得罪人的『好人』,就做不成好官。這種『好人』式的乾部,不僅辜負了黨和人民的信任托付,也讓自身的個人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最終成為一個『庸官』『壞官』。譬如一個交警對交通違法行為網開一面、不予懲處,看似『好人』,實則更加縱容了違法,不是個好官。黨員領導乾部要立足自身職責,做真正堅持原則、剛正不阿、敢於擔當、認真負責的好官。要克服習慣當『老好人』『和事老』,不敢較真、不敢碰硬,不敢面對矛盾、不敢處理問題的心理。對違反原則、紀律、規定的現象,要敢於批評、制止和糾正;對不遵守法律法規、破壞經濟社會環境的行為,要敢於履行職責、從嚴查處。
第五,要准確認知外部條件和個人努力的關系。領導乾部個人成績的取得,既離不開個人的踏實工作、埋頭苦乾,也離不開黨組織提供、創造的客觀條件。要深刻分析、區別對待,讓乾部認清外在基礎條件對工作業績的真實影響,對成績的顯績和隱績有清醒的認識,哪些是通過個人努力取得的,哪些是外部客觀條件促成的。避免出現『矮子』站在巨人肩膀上,自以為高高在上,實則躺在別人的功勞簿上沾沾自喜。許多事實說明,乾部在艱苦環境中能得到磨練,人纔在困難條件下能脫穎而出。對那些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的地方工作的乾部要格外關注,對那些不圖虛名、踏實乾事的乾部要多加留意,對那些埋頭苦乾、注重為長遠發展打基礎的乾部不能虧待。引導黨員乾部自覺到經濟發展主戰場、維護穩定第一線、服務群眾最前沿,努力工作,錘煉打磨,練就本領,提昇業績。
第六,要准確認知自我評價和公眾評價的關系。一些同志存在『自我感覺良好』的心態。一方面對自己的工作『自吹自擂』,只是做了分內之事卻『居功自傲』;另一方面,對自身的問題卻『視而不見』『輕描淡寫』,自我評價總是高於組織評價和其他人的評價。這種心態產生的主要原因,在於領導乾部對自身缺少全面、理性的分析認識。要正確對待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和組織評價,把公眾評價當作自身成長進步的階梯,做到時刻反省自己,不盲目樂觀;虛心接受批評,不過分自信;直面自身存在的問題並及時加以改正,警惕和防止出現『自我感覺良好』的病態。
第七,要准確認知追求幸福和貪婪奢侈的關系。黨員領導乾部不是『苦行僧』,改革發展的成果是由人民共享的,我們也是其中的一員,可以也應該享受。但領導乾部所追求的物質生活,一定要建立在個人真正付出的勞動和組織給予的正常待遇的基礎上,不能由其他非正當的渠道獲得。要把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對權利和自由的向往,與現實需要、承受能力等真正結合起來,拋開不切實際、虛無縹緲的追求和幻想。『人生苦惱,一為生存,二為攀比。』譬如上海復旦大學青年教師於娟,一直追求學歷要高、房子要大,給自己平添了無盡的壓力和煩惱,最後積勞成疾,彌留之際纔徹悟『只要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幸福』的道理。因此,要始終保持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工作生活態度,做到不盲目追求、不盲目攀比、不盲目享受。
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班子成員,縣委基層黨的建設工作協調小組成員,各黨委(黨組)負責人,各村、社區、『兩新』組織第一書記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