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馮遠征 我想用《屠夫》挑戰"不可能"
2017-07-31 10:13:5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鼎瀧 楊寧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零表演基礎攝影系學生經30天訓練登臺演話劇

馮遠征 我想用《屠夫》挑戰"不可能"

黑龍江日報7月31日訊 7月28日至30日,由馮遠征導演的話劇《屠夫》在哈爾濱大劇院小劇場連演三場。該話劇是哈爾濱大劇院『小劇場戲劇展』演出劇目之一,由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出演。28日首演前夕,馮遠征在哈爾濱大劇院開設了專題講座和媒體見面會,與話劇愛好者及媒體界人士暢談作品《屠夫》的臺前幕後,並表達了他對當下哈爾濱話劇市場的看法。

《屠夫》與其他話劇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該劇的演員來自北電『攝影系』,而非表演專業。僅經過30天的訓練,他們便登上話劇舞臺,演出德國名著《屠夫》,可能嗎?這也是該劇引人關注的焦點之一。總導演馮遠征說,我想用《屠夫》挑戰一下自己。事實證明,該劇無論是在天津大劇院,還是哈爾濱大劇院的公演,皆獲好評。馮遠征帶領他的學生們成功挑戰了『不可能』。

現實主義大戲

以小人物視角反映全人類災難

《屠夫》展現的是在納粹恐怖政權的陰霾籠罩之下,平凡世界裡的小人物所經歷的水深火熱與艱難苦痛。該劇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意志帝國統治了奧地利為歷史背景,講述了肉鋪老板伯克勒一家,被卷入法西斯專政政治漩渦中的故事。

在法西斯政權的陰霾之下,伯克勒身邊的幾位猶太人好友接連遭到迫害,鐵路工人赫爾曼慘死在納粹集中營,而布拉特博士也被迫逃往美國;妻子比內爾變成了納粹的狂熱信徒,加入了納粹婦女協會;而他們唯一的兒子漢斯也參加了納粹衝鋒隊,成了希特勒的忠實走卒。父子間由此產生裂痕,後因漢斯告發赫爾曼有功被提昇為中隊長,至此,父子二人徹底決裂。而最終,漢斯被迫征赴前線,死在了東部戰場上。《屠夫》通過伯克勒一家的瑣碎小事,反映出戰爭帶給全人類的災難,也影射了納粹纔是真正的屠夫。

現場觀劇,主人公伯克勒『亦莊亦諧』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從現在起,我問你什麼,你說什麼,聽懂了嗎?』『那這句話算是問題呢,還是不算問題啊……』,面對蓋世太保嚴厲的審訊時,伯克勒所表現出的插科打諢,令人忍俊不禁,同時巧妙地展現了全劇的戲謔風格;然而,當他與即將遠赴東部戰場的兒子在小酒館話別時,面對兒子的恐懼與不安,他所表現出的沈穩與從容,則為全劇帶來了濃厚的正劇色彩。

『我將在這兒找到安寧,你真以為上帝能讓我死去?……』全劇臨近末尾,一個模仿希特勒的瘋子魯博爾,在舞臺上歇斯底裡地喊著一段自我應和式的獨白。他以誇張的立正、加大力度並攏雙腳跺地的聲響,向世人宣告著『希特勒沒死』的囈語。這段極富戲劇張力的表演感染了現場觀眾,然而當精神病院的護士出現,將其押走時,舞臺上又只剩主角伯克勒一人,控訴殘暴無良的希特勒政權。

『這是一部非常現實主義的話劇,整部話劇故事很清楚,人物很明確,講述也很清晰,所以你只要看這個故事就夠了』,總導演馮遠征在為觀眾做《屠夫》導賞時,曾這樣定位劇目的風格,而這種現實主義的風格特征,也體現在該話劇布景的設計上。舞臺布景如一張上下撕裂的照片,色調由灰白過渡至黑紅。馮遠征說,相比於白色與灰色,這個布景的視覺衝擊力,在虛實之間構成了這個戲的風格。

堅持『有教無類』

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表演潛能

全劇伴隨著《藍色多瑙河》的美妙旋律結束,隨後,舞臺布景上特別放映了話劇《屠夫》的幕後故事。從鼓勵學生邁出表演的第一步,到指導學生發言吐字、練習臺詞,這部作品凝結了馮遠征以及整個《屠夫》創作團隊的全部心血。

對馮遠征而言,導演該劇也有極大的挑戰性:『首先,選戲在我教學中是比較痛苦的一件事,我不可能先選哪部戲,因為不知道要面對的是哪些學生,也不知道他們長什麼樣。我可以事先選好幾個劇本,但不能確定排哪部戲。這次之所以選《屠夫》,是開課以後,大家經歷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我讓學生讀了6個劇本,讀完以後我根據人數、男女比例以及他們的特點纔定下了《屠夫》。』然而,即便定下劇本,馮遠征也坦言,由於學生們從小生活在『蜜糖罐』裡,對於戰爭年代、困難時期的苦痛體驗不足,加之《屠夫》乃話劇經典之作,因此,排演《屠夫》也絕非易事。

執導《屠夫》雖面臨挑戰與風險,但馮遠征最終仍帶領著這群零表演基礎的攝影系學生,在話劇舞臺上綻放異彩。而這其中,靠的是其獨特的表演教學方式。在劇中飾演布拉特博士的張秋晨說:『馮老師是格洛托夫斯基體系在中國的一個領悟者,我覺得他與我們表演學院的老師不同,表演學院的老師更多的是選擇一個好的苗子培訓,而馮老師則堅持「有教無類」,他讓我真正的用心去感覺,去與對方交流,而不僅僅是念臺詞。』

在馮遠征看來,表演教學中,『做』要大於『說』。他說,第一次上課,我不會告訴他們什麼是表演,我覺得直接叫他們去做就行了。如果我一開始就給他們講解一大堆表演名詞的話,那麼30天後他們也不會站在話劇舞臺上表演了。

培養話劇受眾群體

哈爾濱大劇院『任重道遠』

『從目前的運行情況看,哈爾濱大劇院還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來培養自己的觀眾群體。』馮遠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哈爾濱過去有很好的話劇氛圍,哈爾濱話劇院曾經很輝煌。如今,哈爾濱又建立了這麼好的大劇院,剩下的就是怎麼引進劇目、培育市場了。』他認為,話劇觀眾是培養出來的,觀劇其實是一種習慣,這種習慣需要建立在喜愛這種戲劇形式的人群基礎之上。比如北京人藝,也是花了多年時間,在北京培養出了自己的核心觀眾群。

馮遠征強調說,培養話劇觀眾,應從大學生、中學生、甚至小學生群體抓起,絕非只是吸引有錢的人走進劇院。要培養學生群體觀看話劇的習慣,一方面,劇院要有對學生優惠的票務政策,同時也要將更多好看、有意義的話劇引入校園中,讓學生們有機會看到;另一方面,劇院可以與學校聯合定期舉辦話劇講座,甚至名家進校園演話劇等活動,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向學生群體傳授話劇相關知識。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未來的五到十年中,當這些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以後,他們就是強大的話劇消費群體。

首演結束時,已過21時。考慮到部分現場觀眾回程不便,馮遠征曾建議取消問答環節,然而現場觀眾仍意猶未盡,因此他和全體演員們最終留在了小劇場裡,接受提問、送花、拍照。有觀眾好奇,近期在話劇領域活躍的馮遠征,最近是否會在影視領域有『新動作』?馮遠征說,他將於今年9月到明年1月,與陳寶國合作電視劇《老中醫》的拍攝。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