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春艷生活照。
張春艷,女,1978年出生,中共黨員,五常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作為特教教師,她每天進行著簡單、重復、瑣碎而細致的工作。面對殘疾程度重,類型多的學生,她不嫌棄、不放棄、不拋棄,用大愛的情懷始終堅守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
心存愛的種子,這個世界就會春暖花開。張老師說:『這一生我做不到什麼偉大的事業,只希望能把全部的愛奉獻給殘疾孩子。』從上班的第一天起,她便開始走進這些智障、自閉、腦癱的孩子們的生活,用點點滴滴的小事匯聚成愛的暖流。
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用愛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溫暖的家。在農村特殊教育學校把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殘疾孩子混編在一起,而且寄宿在學校,這無疑加大了特殊教育工作的難度。
作為輔讀班的班主任,她的學生有沈浸在自己世界的自閉癥孩子,有多重殘疾的,有不聾不啞卻不說話的,有多動癥,還有需要經常攙扶的腦癱兒。更不幸是孩子的家庭都很特殊,孩子的母親有精神病患者和智力障礙的殘疾人;有的孩子是留守兒童或是父母離異,大多數孩子從小就失去了母愛。張老師的班級還有兩位陪著孩子一起讀書的爺爺。面對這個特殊的集體,張老師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始終用慈愛的心,彌補孩子們殘缺的愛。
張老師每天很早就來到班級,笑著和孩子們開始一天快樂的生活。孩子們頭發長了,她親自為孩子們理發;換季時,她細心的為孩子們准備好應季的衣物;上午課間是孩子們最盼望的時刻,每天一個孩子負責給爺爺、老師和同學發放水果,教育孩子們學會分享。家長給孩子們留的生活費用很少,她就自己掏錢給孩子們買食品和水果。每年張老師都為孩子們集體過生日,讓這些缺失愛的孩子們,在張老師身邊享受著幸福美好的生活。
殘疾孩子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擁有殘疾孩子的家庭承受著生活與精神的雙重壓力。她希望給在疾病與貧困中掙紮的孩子和家庭一份希望,一份生活的信心,一份鼓勵與支持。為了讓孩子們能享受到國家賦予殘疾孩子的照顧政策,她帶領父母無暇照顧的孩子去哈爾濱為孩子辦理殘疾證。她利用每個假期,逐一的家訪,對特殊困難的孩子,張老師不僅承擔著教育孩子的責任,也主動擔負起他們的生活費用。她對已經畢業的孩子,一到假期就去看望,看見孩子在父母照顧下健康生活著,她的心就踏實了。在心底裡她希望孩子,永遠都是快樂、幸福的人。同樣她也是這些孩子的惦記的人。他們盼望著老師的到來。張老師在這些很難留下記憶學生心裡,留下了永久的印記。
希望學生能生存,會生活,能夠有尊嚴的活著這是張老師最大的夢想。
基於農村特殊教育混編的實際,在遵循特殊教育課程標准的前提下,她倡導以發展學生適應能力為本位的教學,自編教材,實施生活主題教學,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進社區,實現課堂教學與生活應用的有效銜接。
培智班的學生全部都是智力上有缺陷的孩子,就拿系鞋帶這項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來說,對於正常人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對於這些特殊的孩子們,則難於登天。要想教會他們,張春艷老師只能一遍又一遍手把手示范。無論孩子們做的好壞,張老師都會給他們鼓勵、給他們信心,每當學生取得一個小小進步時,都能從張老師的眼中看到流露出的喜悅之情。在張老師的細心照顧下孩子們已經學會自我管理,孩子們的點滴進步,讓家長們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學校搬遷新址,張老師領著學生們參觀新學校,適應新環境;帶著學生練習乘坐公交車;和學生去超市購物……在學習與實踐中讓學生學會照顧自己,學會與人溝通,掌握生活中基礎的知識與技能。
孩子的進步,家長的信任,讓張老師收獲了滿滿的幸福。當家長聽到孩子說,媽媽我會在超市買東西了,驚訝的不行。當家長眼睜睜看著孩子在收銀臺交錢找錢買了一塊巧克力,看著看著這眼淚就淌下來了,孩子帶來的那份驚喜,那樣的感動是正常孩子的父母永遠感受不到的。
春艷老師為孩子們打開了通向社會的窗戶:孩子能在社會上自立有尊嚴的活著,是這些家長心頭的夢想:這個夢,春艷老師幫家長實現了。
看著學生在一點點成長,卻忽略了身邊最親的人,這是她埋在心底裡最深的痛。
2013張老師的母親突發腦梗,半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讓她在陪護母親與陪伴學生之間選擇了堅守崗位。
2016年秋季,張老師的女兒昇入了高中,忙於特教事業的她只能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經常在教育家長多陪伴孩子的老師,卻沒有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她被評為哈爾濱市感動人物,電視臺錄制節目,讓張老師聽到女兒的心聲:我離開父母獨自在外面上學,獨立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我不想給媽媽添麻煩……張老師留下了愧疚的淚水。她的學生無時無刻都需要呵護,她為女兒寫了一篇博文:媽媽應是一把傘,為你遮風擋雨;媽媽應是一棵樹,讓你依靠;媽媽應是一縷春風,時刻溫暖的圍繞在你身邊。媽媽多希望能好好的陪在你的身邊,哪怕只有一天……
學生永遠是張老師心底的牽掛。張老師說,『這些特殊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純淨,最簡單的孩子。和他們在一起,讓我們變得純粹和滿足。同時孩子們也是最需要社會接納,理解,關注的群體。我願做他們和社會之間溝通的橋梁,讓社會上更多有愛心的人,來接納這些特殊的天使。』
讓殘障孩子有尊嚴的活著,是張老師心中的夢想,更是家長的夢想。她用耐心與恆心挑著家長和孩子沈甸甸的夢想。默默辛勞,艱苦付出。孩子的點滴進步映照出的是她師德崇高和母愛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