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8月1日訊 繁華的都市,他們組隊巡邏,挺拔的英姿極為醒目,城市裡因為有了他們的駐守而更加安寧;受災的鄉鎮,他們迎難而上,暴雨中因為有了他們的馳援而化險為夷……他們便是英勇的武警戰士。日前,生活報記者兵分兩路,走訪了武警黑龍江總隊哈爾濱市支隊和武警黑龍江總隊第二支隊,聆聽了他們的故事。

武警黑龍江總隊哈爾濱市支隊
救火救人尋失主24小時守護都市
在索菲亞教堂前、在火車站的拐角、在中央大街的街頭,你都能看到武警黑龍江總隊哈爾濱市支隊戰士的身影。
2015年端午節的前一天,武警何仔儀與戰友正在松花江邊防洪紀念塔路段執勤。當晚10時許,一名年輕男子突然翻過護欄,一頭跳進松花江裡,何仔儀見狀,迅速跳入江中,將輕生男子救起。事後,經民警詢問,原來男子因為與家人發生口角,心情郁悶,便有了輕生的念頭。
像這種突發的意外,對於武警戰士們來說已經習以為常。飯店失火,他們第一個到現場用軍車接下被困二樓的市民;友誼路發生命案,他們第一時間保護現場;中山路上撿到錢包,戰士們利用理發卡尋找失主……他們的存在是對犯罪強有力的震懾,也是市民身邊最看得見、摸得著的定心丸。
格斗射擊擒拿 營地訓練熱火朝天
武警黑龍江總隊哈爾濱市支隊的戰士平均年齡只有20歲。幾名戰士需要在街邊輪流站崗24小時後,纔能由下一組戰士替換。24小時路邊執勤後,戰士們回到營地也不會休息,而是立即投入營地火熱的訓練中。戰士們訓練像比賽一樣熱火朝天,無論是格斗、射擊、擒拿,大家都會比著練。
每晚18時,戰士們的訓練纔算告一段落,可以看看書、下下棋、與家人視頻聊天……但是,不管是休息還是訓練,他們時刻都是戰備狀態,就連睡覺也不例外。每晚熄燈前,戰士們會將乾淨的襪子、褲子整齊備好,軍帽、軍鞋固定放好,因為時刻准備出發,一旦半夜響起集合軍哨聲,戰士們會反射性從床上跳起,只需1分30秒,就能完成起床集合的命令。
武警黑龍江總隊第二支隊
江水中堅守六天五夜 轉移3600名老百姓

7月19日,尚志市珍珠山鄉村屯發生強降雨,部分區域已經達到特大暴雨,黑龍江武警總隊第二支隊派近300名官兵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救援。暴雨裡、洪流中、沿岸上,處處是抗洪官兵的身影。來不及脫下迷彩服和鞋子,戰士們紛紛跳到齊腰深的冰涼江水中,一紮就是十二個小時,一次次往返淌水救人,一次的來回輸送物資。
19歲的戰士王小超告訴記者,他們救助的年齡最大的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當時她在兩個坍塌的橋中間。水深浪急橋斷,加上老人身體原因,情況已經非常危險,戰士們立即趟著過腰的洪水,迅速搭建人梯將老人扶了上來。就這樣一個一個救,一個一個背,六天五晚,3600人安全轉移,91噸受災物資順利轉移到災區。
手腳被燙腫仍堅持 連續15天迎戰大火
2009年4月,沾河林業局伊南河林場發生森林大火。武警黑龍江總隊第二支隊接到支援通知,已經是深夜兩點,從個人物資、救援設備的准備到裝車再到集結出發,一共只花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夜裡11點多到達現場,我當時剛入伍,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火,十多米高的濃煙,加上灰土,嗆得喘不過氣。』戰士李紅旺告訴記者,那次行動是他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救火360小時』。
戰士們接到的任務是構建隔離帶阻止火勢繼續蔓延,火煙熏得官兵們呼吸困難、眼淚直淌,他們就用濕毛巾蒙住鼻子堅持戰斗;不少官兵戰靴燒破,手腳燙腫,有的甚至頭發被燒焦,衣服被燒爛。
15天,360多個小時,戰士們每天執行任務到十點多鍾,直到實在是沒有體力,眼睛也看不清纔肯停止。大火終於撲滅了,老百姓安全轉移,戰士們的心也終於放下了。『失聯』了半個月,任務結束的當天,戰士們終於向家人報了一聲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