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5日訊(記者 周秘)一個人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同樣,一個人充滿愛心不難,難的是把愛心傳遞給他人,讓他人享受愛的正能量。她就是一個充滿愛心,而且把愛心奉獻給家人、奉獻給社會的人。50歲的她長期無微不至的照顧母親和腦癱的侄子,為了家庭,為了侄子,她至今未婚。她就是第六屆全省道德模范(敬老愛親)、佳木斯市湯原縣建設社區居民姜永蓮。

姜永蓮照顧母親。
姜永蓮1966年出生在農村的一個普通的家庭裡,她有一個哥哥,四個弟弟,家裡的主要生活來源是靠父親種地維持生活,生活很困難,農忙結束時她的父親就會在家養幾頭豬,這樣既可以為家裡增加些收入,年終還可以給家人改善伙食。由於家中用錢的地方多,兄弟幾個長大了還得娶妻生子,所以她的父親壓力很大。姜永蓮那時一邊上學一邊幫助父母照顧年幼的四個弟弟,母親身體又不好,家裡的四個弟弟先後都成了家,但是條件都不好。

姜永蓮照顧侄子國山。
她二弟弟婚後的孩子小國山,在出生三四個月的時候,父母發現孩子不對勁,叫孩子名字時孩子無反應,小手總是握拳不能張開,還豎不起脖子,反應有些遲鈍。開始家人都以為是小國山發育慢,沒當回事,誰知又過了幾個月,情況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到醫院去檢查得知孩子竟然是先天性的腦癱,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猶如雪上加霜,最後小國山的母親在小國山還沒滿周歲的時候就放棄了家庭、放棄了孩子、選擇了離異,至今杳無音訊。無奈的小國山爸爸抱著國山嚎啕大哭,之後也選擇離開家外出打工。姜永蓮看著患病的小國山,一點沒有為自身考慮,只是望著孩子充滿心疼,毅然將孩子接回家中,一照顧就是27年。
小國山雖從小就失去了父母的疼愛,又身患疾病,是一個不幸的孩子,然而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個比母親還要疼他一千倍一萬倍的姑媽。27年來,姜永蓮細心照顧,穿衣吃飯這些平常事對姜國山而言都異常困難,每天一日三餐都像喂小孩子一樣喂國山吃。從國山兩歲時,姜永蓮就堅持每天抱著他鍛煉,還曾多次到各地尋醫問藥,希望有一天奇跡能夠發生。夏天,怕孩子生痱子、得褥瘡,姜永蓮一天要給姜國山擦洗好幾遍身子。姜永蓮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孩子似的用母愛努力去撫育小國山,從未有過一絲怨言。鄰居們都說,姑姑做到這一步,太不易了!
27年來,她根本無暇考慮自己的事情,她深知這個家離不開她,她的侄子離不開她。現在的國山每天坐在輪椅上,高興的時候不哭不鬧,一耍起來就沒天沒地的嚎叫,有時還爬到地上打滾,姜永蓮拿他沒辦法哄也哄不好,還常常挨國山打,姜永蓮卻從未對國山發過脾氣,就像哄小孩子一樣耐心地哄著他。有時弄贓了衣服,姜永蓮不嫌累不嫌髒的及時給他換洗衣服,讓國山每天乾乾淨淨的。
看到姜永蓮的艱辛,左鄰右捨也非常心疼,有人勸她把國山送去福利院,這樣就能夠減輕一些負擔,不需要那麼操勞了,但是姜永蓮心裡從來都沒有過這樣的想法,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她都一直默默堅持著,每當有人和她說把有病的侄子送走之類的話,她說的最多的是『我可捨不得送,在我身邊放心』。然而對姜永蓮而言,臉上的皺紋證明了歲月的流逝,滿眼的關愛是對一個孩子最周全的呵護,她用自己的身心去照顧一個無法自理的生命,用27年的無私奉獻,詮釋了一個母親最偉大的母愛。
每天姜永蓮都是這樣忙碌著,更讓她難受的是她的老母親也常年疾病纏身,現在她的母親也行動不便,姜永蓮就是這樣一邊照顧老母親一邊照顧自己的侄子。姜永蓮的老母親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家庭婦女,農村生活條件差加上她生的孩子比較多,導致她患有嚴重的風濕類風濕。造成她現在關節變形,行動不便。姜永蓮每天給老母親燒熱水洗臉洗手,每天攙扶老母親鍛煉,端水喂藥,每周堅持給老母親洗澡、按摩、換衣、拆洗被褥。因老人年紀大,消化功能減退,姜永蓮不管多累都用心為老人做好每一餐。無論是日復一日的端湯送水、洗臉洗腳,還是每周一次的洗頭洗澡、擦身換衣等,她都從未落下過一次,也從未說過一句怨言。她總說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你有多麼忙碌,都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照顧好老人、陪伴父母、孝敬父母、讓老人安享晚年是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沒有逃避的理由。人們常說孝道是為人處事的基本素質,更是知恩圖報的情感表達,沒有對父母的至孝便不會有對他人的博愛。然而生活的艱辛在她的臉上頭發上已體現出,她很少買新衣服,每天騎著自行車忙著。但她從未抱怨生活的不易,是因為她堅信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她相信命運,她樂觀不消極,她心存坦蕩,知道一切都是力所能及之所得,所以她說她對婚姻不是沒有過『渴望』,可是因為家庭的重擔壓在她身上,她抽不出身去想去做,原來的繁華落幕,而今的姜永蓮褪下了年輕時的衝動與感傷,她看淡了一切,她的內心是多了一份淡然與釋懷。
她雖然沒有很高的學歷,也沒有體面的工作,但她卻有一顆甘於奉獻、樂於助人的赤誠之心。姜永蓮加入了紅十字會的志願者,她說她沒有錢但是可以出力,她就是這樣樂於助人的人,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了許多困難群眾,她有時間就參與社會愛心活動,去福利院、去貧困家庭、去因病致困的家庭為他們送去社會上的捐助,每次參加活動她都是先把家安排好,或者把國山推著,放到一邊告訴國山你聽話,你在這等著,國山像個小孩子一樣坐在輪椅上看熱鬧。每次姜永蓮回到家就會對國山說:『看到那些可憐的孩子們,我們是不是比他們幸福多了』。幾年前,姜永蓮得知振興鄉古城村有戶村民家孩子出生後連買奶粉的錢都沒有,姜永蓮與其他志願者一起幫助她聯系到一家乳粉企業,免費為孩子提供奶粉,一直吃到孩子斷奶為止。孩子大了,上幼兒園沒有錢,姜永蓮等人為孩子捐款幫助湊足上學費用。10餘年裡,接受過姜永蓮救助的弱勢群眾不勝枚舉,她長期幫扶生活在單親家庭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患兒;她帶領志願者為兩次腦出血、兩次開顱大手術因病致貧的家庭捐款捐物,她還管理著湯原縣紅十字會志願者網站,建立10餘個慈善義工QQ群及微信群,吸引了大批佳木斯市周邊市縣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參加,大家共同為慈善活動獻計獻策。姜永蓮說:『我個人能力十分有限,但我卻有很多志同道合、有愛心的朋友,因為大家相信我,我們纔能在一起各盡所能幫助困難群眾,我應該感謝的是他們。』
姜永蓮要走自己的路,即使結不出苹果,開不出玫瑰,她也要做獨一無二的橡樹!姜永蓮很會計劃生活,她家沒有固定的收入,靠國家政府給發的低保補貼救濟生活。姜永蓮覺得幫助別人得到快樂,這是一種福氣。她說我所做的事情並不偉大,可能每個人都會做的,我的家庭接受這個時代和社會的支持和幫助,我感謝黨、政府對自己的關懷,感恩自己遇到的支持和幫助,然後我再去幫助別人把『愛』傳遞下去,用感恩的心回報社會,通過實際行動幫助更多困難群眾,在大愛面前我會好一個志願者,做好家中的服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