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雜糧豆『飛』出國貧縣
哈爾濱市紅十字會攜手哈爾濱市延壽縣東安村『眾籌扶貧』助農增收
東北網8月5日訊(錢璽勇 記者 遲亦達)『一粒糧食代表一份愛心』……連日來,由哈爾濱市紅十字會駐村扶貧工作隊聯合哈爾濱市延壽縣東安村愛學水稻種植合作社發起的『養生延壽五谷糧,助農脫貧建小康』眾籌扶貧項目,通過『輕松籌』電商平臺正式上線運營後,將貧困地區的黃豆、紅豆、黑豆等農特產品直達市民的『糧袋子』和『菜籃子』,備受廣大網友熱捧,僅5天時間就完成了銷售目標金額的74%。據悉,該項目已獲得首屆全國紅十字系統『眾籌扶貧』大賽初賽資格。

東安村村容村貌一角。錢璽勇 攝
據了解,全國紅十字系統首屆眾籌扶貧大賽采用產品眾籌模式,構建『互聯網+脫貧帶頭人+貧困戶』框架,通過電商眾籌平臺將特色扶貧農產品及手工藝品銷售出去,增加貧困戶的經濟收入。經過初賽和決賽,最終選出20個項目,每個項目獲得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博愛家園生計金支持10萬元。

合作社理事長安愛學帶領社員們正在挑選天然雜糧豆。錢璽勇 攝
在東安村愛學水稻種植合作社,記者看到社員們正在緊張地忙碌著,將自家的天然農特產品『三色雜糧豆』進行裝袋打包,准備發往全國各地。理事長安愛學告訴記者:『以前很多人不了解互聯網,村民們也從未在網上賣過東西。現在通過線上銷售,每天都能接到10個以上來自各地的電子訂單。』
據了解,延壽縣土地肥沃,盛產水稻、玉米、豆類等五谷雜糧,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准,素有『養生延壽』的美譽,是國家級生態建設示范區、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糧食高產示范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家一類革命老區縣。

合作社理事長帶領社員們正挑選天然雜糧豆。錢璽勇 攝
而東安村卻是該縣一個擁有原始生態環境的貧困村,這裡種植的黃豆、紅豆、黑豆等天然雜糧豆,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生長,全程實施人工除草,不使用任何高毒農藥,具有養生保健功效,為非轉基因綠色食品,讓人吃起來有一種來自原始大自然的味道。
目前,全縣擁有養生保健食品八大類200餘個品種。無公害農作物種植面積113萬畝,認證無公害企業19家,認證無公害產品標識63個;綠色食品種植面積100萬畝,認證綠色食品企業19家,認證綠色食品產品標識36個;有機食品種植認證面積2萬畝,認證有機食品企業5家,認證有機食品標識10個。這三類產品產量達到3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綠色食品在農民增收中佔有較高的份額。
哈爾濱市紅十字會駐東安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劉雅芬介紹說,采取『互聯網+合作社+貧困戶』模式,通過電商平臺實施『眾籌扶貧』項目,為農民架起脫貧致富橋梁,讓優質農特產品『飛』出農村,幫助貧困群眾解決銷售難問題,確保實現收益最大化。
今後,還將繼續實施多項『眾籌扶貧』項目,將村民們春天采集的山野菜、秋天收獲的農產品、冬季晾乾的農家菜都拿到網上出售,持續增加貧困農民收入,讓他們有尊嚴地脫貧。
據悉,本次眾籌的『三豆套餐』產品扣除成本、物流、包裝等費用,30%的盈利將全部用於資助東安村貧困家庭癌癥患者,進而減輕其生活壓力,避免再次陷入因病致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