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6日訊 今年,我省將衛星應用產業確定為重點推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省科技廳、省工信委、省測繪局聯合制定了我省衛星應用產業三年行動計劃,計劃到2020年實現衛星應用產業重點產業10億元以上,帶動100億元的產業鏈,將我省打造成國內有特色競爭優勢的衛星應用產業聚集區。4日,在省政府舉辦的『2017院士龍江行暨衛星應用產業發展諮詢會』上,院士專家們為我省衛星應用產業發展問診把脈、建言獻策,助力龍江衛星應用產業創新發展。
拓展衛星應用推進經濟社會轉型
『空間信息通過互聯網結合大數據落地,會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非常大的助力。』中國科學院院士、北斗導航工程首任設計師孫家棟說。『黑龍江人纔濟濟,有很好的資源,很好的市場需求,在衛星應用產業方面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我國建設航天強國,這不僅僅是表現在天上,最重要的是怎樣與地面的應用結合起來,產生巨大的效果。』孫家棟院士舉例說,GPS全球定位系統的研究,就始於上世紀70年代美國軍隊的國防應用,當初誰也不會想到,它能應用到今天這樣廣泛的程度。
孫家棟院士說,『在當今信息化、智能化的時代,我們要思考怎樣充分把空間信息用好,滲透到各行各業裡去,來促進各個領域的發展。這不僅僅是促進地區的經濟發展,也能促進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感的提昇。』
中國工程院院士、衛星大地測量專家劉經南建議,黑龍江省促進經濟和社會轉型,要堅定不移地推動衛星應用產業發展。『這回來哈爾濱,感覺到市裡堵得很厲害。現在很多地區都推行智慧交通,可以利用北斗導航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比如寧波一些車輛裝了智能後視鏡,只要一撞車,車馬上就記錄下來,並同時發到公安機關和保險公司,自動網上定責,網上理賠,一個普通的交通事故三五分鍾就解決了。再比如,黑龍江作為農業大省,可以應用北斗衛星推進精准農業、智慧農業發展。』劉經南院士說。
瞄准市場需求增強社會動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空間技術專家戚發軔說,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巨大成績,現在明確提出,空間技術、空間科學、空間應用要全面發展,實際上我們應用是短板。黑龍江提出衛星應用產業三年行動規劃恰逢其時,正是順應了國家發展的大勢。
衛星好用,但是怎麼能用好?戚發軔院士認為,要靠市場,靠需求,靠產業纔能把衛星用好。
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認為,『發展衛星應用產業要堅持市場驅動,這個市場不僅是我們看得到的市場需求,還包括目前沒有展現出來的前景,要靠政府去引領的。比如現在比較火的無人車,上路以前,首先是要解決路的智能化的問題,建設智能公路就是一個很大的產業。』同時他建議,培育衛星應用生態圈,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重要作用。比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研究成果,如何為老百姓服務,這就需要技術中介公司,把他們好的成果拿到市場上。他建議政府建立這樣的中介服務公司,充分發揮中介公司在產學研結合中的黏合作用,把更多成果轉化為產品,把產品轉化為商品。
孫家棟院士認為,應該大力向公眾普及衛星應用知識,使更多領域的人參與進來,共同推進北斗衛星在更廣泛的領域實現應用。
落實責任主體串好衛星應用產業鏈
我省計劃推進衛星應用在精准農業、城市精細化管理、生態環境保護、智慧林業、智慧旅游、智能交通建設、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的發展。戚發軔院士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認為,為了將規劃落到實處,要選好主體責任單位來具體落實。他比喻說,衛星是一大盤珍珠,很寶貴,但是誰把它串成一個產品項鏈,再變成一個產業鏈?不論是農業、交通還是水利等領域的應用,都要選擇一個有經驗有責任感的主體單位,來總體規劃辦好這件事。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副院長李國洪認為,衛星應用產業發展從政府的引導來講,政府首先要應用,要購買服務,把它用到我們的城市管理,用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部門,這樣企業發展起來了,進一步為大眾服務,這時候的產業就會自我造血,發展得越來越好。
劉經南院士則建議,吸引社會資本推動衛星應用產業發展。他建議建立兩個基金,一是產業發展基金,將高校的研究成果轉到產業裡面去,成立聯合創新的機構,培育衛星應用產業發展。另外要建立科技創新引導基金,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