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6日訊(記者 周秘)在黑龍江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有一個小有名氣的古老驛站,這就是坐落於林肇公路上的他拉哈鎮。千百年來,古驛站的故事和良好的傳統被一代又一代驛站後人流傳、演繹、弘揚;現如今,時代又賦予了驛站文化以新的內涵,他拉哈人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湧現出了一大批身邊好人和道德先進模范,其中,他拉哈鎮興平村村民趙麗娜家庭又是眾多模范中的優秀代表之一。

全省道德模范趙麗娜。
丈夫意外離世 新婚家庭支離破碎
在他拉哈鎮興平村,只要提起趙麗娜的名字,沒有不豎大拇指的。『沒有麗娜,當年那個家就散了,那老兩口可咋活啊』、『全家這5口,走到現在真是不容易啊』、『麗娜姐就是我們姐妹們的好榜樣,都得向她學習』、『沒有麗娜,兒子就不養我了,現在住哪裡都不知道。』村民們這些贊美這詞不絕於耳,也是他們心中由衷的敬佩。
說起趙麗娜的事,還得從她幾年前的不幸說起。8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降臨在了原本幸福和睦的5口之家。這場事故中,新婚不久的丈夫離世,丈夫又是家裡的獨生子,是公公婆婆唯一的精神支柱。事故突發後,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壓在當時只有26歲的趙麗娜身上,以前家裡家外的事務都由丈夫一個人打理得井井有條,她也不用操心。現在,整個生活全部打亂了,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人都指望著她,看著日漸蒼老的公婆和襁褓中的孩子,在強忍喪夫之痛的同時,她必須要勇敢地橕起這個家。因為一時間接受不了失去獨生子的打擊,年邁的公公、婆婆相繼舊病復發,公公患有動脈皮下脂肪瘤,因一時著急上火,變得更加腫大,曾一段時間內說不出話。婆婆得了腦血管梗塞在醫院昏迷了7天7夜,使原本遭受重創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為了照顧公婆,孝順的趙麗娜強忍悲痛始終陪伴在婆婆身邊,親手料理老人的一切生活,端水喂飯、煎湯熬藥,照顧得無微不至。醫生給趙麗娜的婆婆下達了病危通知,但趙麗娜沒有放棄,不停的在床邊前呼喚著昏迷的婆婆,堅決不惜一切代價要醫治好她。趙麗娜天天陪在婆婆的病床邊,一遍遍和婆婆說著話,告訴她以後麗娜就是你的『親閨女』,你有病俺給治,伺候你到老,百年以後俺送終,告訴婆婆一定要堅強。蒼天不負苦心人,奇跡終於在這個不幸的家庭出現了,昏迷的婆婆眼角流出了淚水,經過趙麗娜的悉心照料,公公、婆婆都挺過了這一關,又重新恢復了健康。現在公公婆婆身體恢復非常好,在農忙時候,婆婆能幫她做做飯,照顧照顧孩子,公公乾點力所能及的農活。
柔肩勇挑重擔 小女大愛橕起全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趙麗娜用這個信念支橕著自己,在丈夫去世的這幾年裡,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擔起了照顧老人、教育孩子等家庭重擔。為了使家裡更快的擺脫困境,她一個人耕種了近100畝水田。由於種植水田勞動量大,當時家裡沒有水田耕種的機械,僱人還沒錢,只有公公平時還能幫上點忙,由於公公身體不好下不了水,她硬是挺著痛風的毛病下水插秧噴藥施肥,有時碰上下雨的天氣,再累也要把化肥施完。秋收的時候怕趕上雨天,就得到處求人求車把稻子收回來。就這樣,很多即便是男人也吃不消的農活,趙麗娜卻硬是一個人承擔起來,這一乾就是兩年多。現在的農村,像她這樣年齡的婦女,條件好一些的幾乎都不再乾農活了,可她卻義無反顧,用一個小女子少有的擔當,橕起了這個家。
幾年來,公婆身體不好,每個月的醫藥費都要幾百元錢,對於這個特殊的家庭,幾百元也是很大的支出項目,但趙麗娜從來沒皺過眉頭,每月都把這部分錢提前准備出來,給公婆買藥,讓公婆的病得到及時的治療。
除此之外,她為了增加家庭收入,還積極發展養殖業,利用一切農閑時間養殖大鵝,添補家用。鄰居們看到趙麗娜一個人忙裡忙外,都覺得可憐,動員她去找找鎮裡、村裡,看看對她的特殊情況能不能申請救濟,可趙麗娜從來沒有向村裡張過一回嘴,向鎮政府爭取過一次政策照顧。鄉親們看到她的情況,都想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可都被她一一謝絕,甚至連娘家人的幫助都被她婉言回絕了。就是這樣一個堅強、自強的女人,不借助外力靠自己,把家庭營造得溫馨、和睦,讓村裡的百姓刮目相看。
真愛感動鄉裡 仗義小伙重組家庭
經過幾年來的辛勤努力,趙麗娜家的小日子漸漸好了起來。可是,雖然有了家的溫暖,但是總是有一些缺憾。鄉親們都勸她再走一步,再找個人家,年紀輕輕的別苦了自己。就連公公、婆婆也小心地勸她,不想因為兩個老人拖累了她。可是,每逢有人說起此事,趙麗娜都態度堅決地拒絕了。
可是,生活偏偏就是這樣反復無常。趙麗娜自認為自己的平凡之舉,卻感動了一個優秀的年輕人,他就是毗鄰鄉鎮的蒙古族小伙子——包國亮。他通過親戚的介紹,開始關注起趙麗娜。在一次偶然的場合,他們相識了。從那一刻起,包國亮的內心就認定了趙麗娜,正是她的孝道行為征服了這個年輕小伙子。經過長期的相處,加上細心的觀察和考驗,趙麗娜被包國亮的真誠和踏實感動,從心底裡接受了他的愛。
2011年,兩個人的愛情瓜熟蒂落,熱心的親戚朋友給兩個人張羅著辦了喜事。婚禮現場,趙麗娜動情地說:『當時我就想好好照顧老人和孩子,不想結婚,特別擔心未來丈夫對二位老人不好,但兩年來小亮承諾的都做好了。』在親人們的祝福中,兩個志同道合的人終於走到了一起。婚後,兩個人盡心盡力地經營著自己的家,照顧著三方的5位老人和前夫的孩子。平日裡,除了照顧前夫的父母,還要照顧現在丈夫的父母,小亮的父母獨自居住,一有空趙麗娜就會去看望,做點家務;他的母親眼睛不好,患有白內障,趙麗娜帶著她就醫治療,不間斷的買康復治療的藥;春節、端午、中秋等節日,都會把老人接到家裡,5個老人聚在一起,歡聲笑語、其樂融融。2013年,家裡又迎來了兩個人愛情的結晶,為這個特殊的家庭又增添不少歡樂。
趙麗娜的事跡在小村傳開了,在整個他拉哈鎮傳開了,附近村屯有類似經歷的姐妹們有時給她打電話,問她當時是怎麼挺過來的,她就告訴她們,只要心裡有奔頭,再難的坎也能闖過去。左鄰右捨有對老人不孝敬的,趙麗娜會主動去勸說。她家後院有一個90多歲老太太,家裡兒子不願意養活,就只能到女兒家去住,她看到這種情況,就對老人的兒子說,人都有老的時候,咱們將心比心,你老的那一天,你兒子不養你,你會是什麼感受?在她的帶動下,整個村莊孝敬公婆、鄰裡關愛已蔚然成風。
在不幸的日子裡,趙麗娜用自己的堅持與守護,使一家人堅守住了寧靜與幸福。用孝道的美德力量,讓她獲得了鄉親們的認可和贊許,這份力量也讓她重新又獲得了甜美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