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18日訊 日前,在黑龍江省博物館『相約龍博』的課堂上,小朋友們來到『俄僑文化文物展』展廳參觀文物,並在參觀後動手裝飾『小火車』……如今,到博物館中來上課已不是新鮮事。我省許多博物館利用自身資源,組織開展各種青少年博物館教育活動,開發『課外教育校本課程』,推出流動展覽,將青少年『引進來』,同時送博物館教育『走出去』,打破博物館與學校之間的藩籬,並且不僅僅局限於如『博物館日』等某些特殊時間節點,努力建立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的長效機制,讓博物館對青少年的教育常態化。
校外擴展博物館教育精彩紛呈
『歷史的記憶』『走進傳承』『玩藝坊』……在省博物館『相約龍博』的課堂上,孩子們可以『零距離』體驗非遺、觸摸歷史、走近自然……省博物館『玩藝坊』項目中推出親子課程——『龍型我塑』,老師帶領孩子們學習面塑技藝,並用這種技藝制作一件黑龍江省博物館鎮館之寶——銅坐龍的面塑模型;運用衍紙藝術形式與雙魚紋銅鏡上的魚紋飾結合在一起,讓同學們制作出具有中國風特色的衍紙畫等,兼具知識性、互動性、趣味性。
據了解,諸如此類的青少年博物館教育活動在省博物館幾乎每周都在開展。黑龍江省博物館宣教部主任李宛真表示,區別於學校課程,省博物館的博物館教育將博物館資源與學校對應年齡段的孩子所應該學習的知識點結合,輔助學校的課程,可以說是學校課程的擴充。現在社會上的一些組織機構也在開展手工課等青少年科普課,但作為博物館,結合博物館資源是博物館教育的一大特色和優勢。
大慶市博物館利用館藏資源開展美術寫生活動。據大慶市博物館活動中心主任白靜介紹,大慶市博物館的美術寫生活動從今年的1月份開始到現在,已經舉辦了六次,而且將會不間斷地做下去。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到東北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展區,參觀猛?象、披毛犀等動物的化石骨架、標本、模型、圖片等,在展廳中席地而坐,進行涂色、寫生等創作,之後博物館會遴選出優秀的畫作在博物館進行展覽,讓青少年感悟歷史文化,提昇審美情趣。
館校合作把課堂搬到博物館裡
『博物館中陳展的實物能夠帶給學生更直觀性的感受學習,這是課本上的圖片或視頻教學難以達到的效果』,小學教師馬麗敏坦言。打破博物館與學校之間的『圍牆』,我省一些博物館開展各種形式的『館校合作』。據黑河璦琿歷史陳列館工作人員介紹,璦琿歷史陳列館與璦琿鎮中心學校合作,作為該校的校外教育活動基地,館裡開展的朗讀會、講故事、演講比賽等教育活動已經形成定制式的常態。此外,璦琿歷史陳列館從基本陳列中提煉出四十個璦琿歷史故事,組成『課外教育校本課程』,一期四十個課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已經在璦琿鎮中心學校完成了一期的課程,學生每周到陳列館裡上課。
曾有人指出,在博物館中上課,傳統課堂上成長起來的老師時常要面臨跨學科,而博物館的專職人員對學生的情況又不夠了解,讓博物館教育常要面對這樣的『錯位』。璦琿歷史博物館的『課外教育校本課程』由學校老師和館裡的輔導員一起授課。『學校老師比較了解學生的情況,館裡的輔導員帶去故事,兩者可以進行互補。此外,陳列館也會對學校老師進行培訓』。
流動博物館展覽走出去進校園
博物館除了開展豐富多彩的青少年教育活動,吸引青少年走進博物館,還『走出去』,將展覽等送進校園。據介紹,黑龍江省博物館流動博物館『可以聞的展覽』、『昆蟲世界中的鎧甲勇士——鍬甲』等主題科普教育活動走進多所小學,展覽采用實物展示、圖板、燈光等相結合的方式,宛如一個小型博物館。學生們可以親身聞到中草藥,親眼見到生活在森林中的『鎧甲勇士』,還可以與講解員進行互動。
據了解,東北烈士紀念館流動展覽小分隊會不定期地到學校去作烈士事跡報告,把流動展覽帶過去,針對青少年專門講一些故事性比較強、適合中小學生的內容。璦琿歷史陳列館的工作人員表示,璦琿歷史陳列館從事青少年教育的隊伍還將進一步擴大,計劃把課外教育校本課程送到黑河的中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