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21日訊 初秋時節,在泰來縣克利鎮綠油油的鴨稻田裡,四點麻鴨穿梭往來。這裡投放鴨子僅兩個多月時間,鴨稻共育稻田已與普通稻田形成了鮮明對比:采用鴨稻共育的稻田稻米根莖粗壯長勢良好,而且沒有雜草。克利鎮黨委書記柴玉石介紹,鴨糞為水稻提供營養豐富的全價有機肥料,實現生物防病、除蟲、除草及生態培肥的多重目標,確保了鴨稻米的天然性和綠色性。通過注冊鴨稻米品牌『淘氣鴨』,在鴨稻米優質品質的保證下,目前全鎮鴨稻共育園區600餘畝,鴨稻訂單銷售已全面完成。
作為有著『中國綠色食品之都』美譽的齊齊哈爾市,積極發揮當地的特色生態優勢,瞄准市場,強化措施,在基地建設、產品認證、質量監管和市場開拓等方面下大力氣,全市綠色食品產業風生水起,一大批農民依靠發展綠色有機食品增收致富。
齊齊哈爾市農業委員會主任孫國臣向記者介紹,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按照省市綠色食品重點工作要求,轉變作風,全力抓好工作落實,全市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基地面積達到1400萬畝,綠色(有機)食品標識認證數量達到439個,全市基地規模不斷擴大。以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設為重點,堅持政府推動、龍頭企業帶動和省級綠色食品科技示范園區引導,推進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設。目前,全市綠色(有機)食品原料基地種植面積突破1400萬畝(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積1126萬畝),佔全市總播種面積的40.5%,約佔全省基地面積的五分之一。訥河市新創建30萬畝水稻原料基地已通過國家驗收,進入評審頒證階段。
按照『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總體定位,切實提高綠色食品基地整體質量。各基地建設單位嚴格按照《齊齊哈爾市綠色食品種植業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開展生產,全面執行綠色食品農藥、肥料使用准則,鼓勵使用農家肥、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等改善土壤。通過限肥控藥,從源頭上提高基地生產標准,為全市綠色食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打牢基礎。
齊齊哈爾市鼓勵企業(合作社)進入綠色食品領域,支持有規模、有市場的企業申辦產品標識,標識認證數量不斷增加。截至去年末,全市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數量達431個產品(有機食品76個),同比增長22%;11個產品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識認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數量526個。大力增強企業申辦綠色食品標識的意識,提高使用申辦標識的積極性。
全市積極做好地理標識和國家級生態原產地保護,圍繞產業發展的全鏈條、全過程,積極推進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推進綠色食品產業昇級發展。全市目前共有17個『特產之鄉』稱號,2016年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區,內含馬鈴薯種薯、礦泉水、非轉基因大豆、大米、乳粉及液態奶等保護產品。齊齊哈爾市是目前唯一一家地市級的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示范區,11個產品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認證。
在贏得消費者良好口碑的同時,齊齊哈爾市積極擴大市場營銷,讓特色綠色農產品走上全國人民的餐桌。2016年,全市92家綠色(有機)食品企業,銷售綠色(有機)食品突破100萬噸,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利稅4.56億元。重點推進了互聯網眾籌、點對點集團定制和網上專賣等新型營銷模式,實現銷售收入6.21億元。全市有27個標志產品售價在每斤5元~10元,有185個產品在每斤10元以上,效益得到明顯提高。
今年上半年,全市進一步推進市場網絡建設,鼓勵綠色(有機)食品企業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在全國大中城市建立連鎖店、直營店、專賣店50餘個,經銷綠色有機食品14萬噸。搭建齊齊哈爾市『鶴城』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集群,初步形成了暢通的產供銷渠道和現代化市場運營模式。今年上半年先後組織綠色(有機)食品企業參加了北京2017年貨大集、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第四屆中俄博覽會暨第二十八屆中國哈爾濱國際貿易洽談會,現場交易額160萬元,合同簽約11.8億元,拓展了市場空間,擴大了優質特色產品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