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80後"農民姜大星的種地"攻略"
2017-08-22 10:33: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郭俊峰 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8月22日訊 『100個去北京的人,99個揣著夢來的。我是剩下的那一個,我夢想的畫卷在家鄉的田野上一一鋪展。』姜大星的夢想總是實實在在,就像種莊稼,他一步踩出一個腳印來。

圖為姜大星展示品牌農產品。

  姜大星1988年出生,2005年考上黑龍江省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在他的家鄉——明水縣樹人鄉利金村是鯉魚躍龍門的典范。畢業後如願在北京找到了一份白領工作,村裡人都說:『這孩子有出息。』

  2009年,他與令人艷羡的白領工作揮手作別,回鄉,這又在村子裡掀起波瀾:『這孩子白瞎了,種地能有啥出息。』

  但鄉親們沒想到,這次回來,姜大星的地種出了名堂,乾出了大動靜。

  『農二代』返鄉通肯河 嗅到『中關村』的創客咖啡香

  明水縣一直戴著『貧困』的帽子,但這裡卻是全國優質糧食生產縣,擁有『寒地黑土地上的明珠』之美譽。

  姜大星盯准了家鄉綠色的農產品。在土地肥沃的通肯河西岸,姜大星拎起鋤頭,邁出創業腳步。經過了一年的忙碌,姜大星收獲了晶瑩剔透的大米和金黃圓潤的小米。如何讓好產品賣上好價錢?是不是應該起個名?姜大星一直帶著思考種田。

  2011年,姜大星組建了專業合作社,形成了種植、加工和銷售一體化。『當初我回來種地,都快被村裡人的吐沫星子淹死了,有說我在大城市混不下去的,有說我吃飽了橕的。組建合作社,在村裡開了米業加工廠,在縣城開了一家米業實體店,每一件事都有溝有坎,但卻在溝溝坎坎中讓村民認可了我。』姜大星回憶說。

  就在他事業風生水起的時候,《關於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的通知》下發,明水縣也確定了通過電子商務進農村推動現代農業的實施方案。姜大星抓住了這個機會,成為第一批『觸電』的人。

  2013年,姜大星正式進軍電商。有了實體做後盾,走上電商之路,姜大星得心應手。

  他注冊了一家網店,起名為通肯河雜糧放心店。他說,當時推出的第一款精包裝產品叫做『月子米』,坐月子少不了小米粥,我們種的小米就叫『月子米』了。就是這樣一個點子讓他淘到了第一桶金,到現在『月子米』依然是暢銷產品。

  不安於現狀的姜大星並不滿足於一家小小的網店,他從單一的淘寶平臺發展到微信、微博多個渠道銷售,並將網店打造成渠道平臺,為100多個網上店鋪供貨。15元一斤的月子米,20多元一斤的乾菜,姜大星將鄉親們種的『土』貨賣出了『洋』價格。2015年,光大米和小米就賣出160多噸。村裡參與種植的農戶有30戶,5000餘畝的黑豆、綠豆等雜糧銷售一空,算了算賬,每畝增收300多元錢。

  姜大星說,咱不像大城市的創業者們手捧咖啡,暢聊創業夢,但是,『中關村的創客咖啡』也能飄香到田間地頭。

  以『立足黑土地,帶動村民把家鄉的優質農產品賣到全國各地,實現脫貧致富』的事跡,姜大星作為東北三省唯一入選的獲獎人物,走進CCTV直播間,分享創業故事,當選『2016中國創業榜樣』。

  農業可溯源 小城人續寫智慧農業新篇章

  捧起『創業榜樣』的獎杯,姜大星說了這樣一段話:『我辭職回鄉創業,不為別的,就為家鄉的百姓種出的好東西能賣上好價錢,讓城裡人吃到好的、健康的、綠色的農產品。』他說,創業是創德、創勁、創奔頭。村裡老人說:『這孩子,真行!上過大學,腦子活泛。』

  劉建國是明水縣樹人鄉對面城村支部書記。他對記者說,姜大星的米業加工廠就在他們村,加工的大米、小米、雜糧包裝換了一茬又一茬,事業做大了。有時候一天能僱20多名村民。幾年下來,原本胖乎乎的姜大星曬黑了,但是,黝黑的姜大星卻仿佛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

  2014年末,明水縣被省商務廳確定為綏化市唯一、全省六個電子商務試點縣之一。2015年,在姜大星的帶動下,明水縣成立了電商協會,他任會長,還邀請電子商務專家來指導培訓。他帶領村民搞電商,搞眾籌,做可溯源農業;他手把手教貧困戶做電商,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他通過私人訂制模式,把百姓家菜園、家養牲畜成功訂制到大江南北。

  做可溯源農業,姜大星將攝像頭安在了田間地頭,通過客戶端,遙看家庭農場,春種、夏鋤、秋收、冬藏盡收眼底,想吃哪家的小園菜,哪裡的小笨雞,一鍵下單。姜大星思路清晰:發展農業必須培育品牌意識,實現可溯源,打造品牌農業,線上線下開展O2O模式。他注冊了『通肯河』、『姜大星』、『洺米』三個農產品品牌,2016年,姜大星種植土地7000餘畝,線上線下實現銷售額2300萬元,利潤達20%。這個業績不但轟動了明水縣城,在線上他也成為銷售明星。

  今年,姜大星又動起了腦筋,開始拓寬思路,尋求新的商機。姜大星說,農頭工尾,發展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延伸產業鏈,纔能做大做強產業。目前他已與一家醫藥公司洽談初步合租意向,利用他們的銷售網絡,將他們的農業深加工產品推向全國。

  田園綜合體 貧困戶邁出脫貧新路子

  『嗨,大家好,我是小明哥,今年,我的家鄉明水縣為加快脫貧攻堅進程,推出了「我在明水有畝田」線上線下營銷體驗活動……』在今年剛剛結束的第四屆中俄博覽會暨第二十八屆『哈洽會』上,『我在明水有畝田』以展位的形式亮相。在這次展會上,記者看到了姜大星的身影。

  發展田園綜合體,這是姜大星今年的新動作。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田園綜合體』概念,緊跟國家政策,搭乘『一帶一路』的快車,姜大星和他的小伙伴喬衛齊一起籌劃打造田園綜合體,參與眾籌扶貧,他們招募農場主,發展私人訂制小菜園,在『桃花園』裡農場主既可自耕,又可托管。目前,位於明水鎮互助村的千畝『桃花園』已開門納客。姜大星和他的團隊為每一位農場主的綠色園、田、地嚴把質量關。

  在『桃花園』,有一個新的職業,叫『職業農夫』。姜大星說,今年『桃花園』吸納了10多戶貧困戶擔當『職業農夫』,為認籌的農場主打理小菜園,打理的方式分為基礎托管、半托管、托管三大類,提供10餘種套餐服務。今年參與到這裡的貧困戶預計人均能增收一萬元左右。

  姜大星說,試水田園綜合體,就是想改變鄉親們過去的生產方式,農業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方式調結構需要以市場為導向,提昇農產品附加值,纔能促進農民增收增效,脫貧致富。

  一路走來,姜大星斬獲眾多榮譽:省青聯委員、2016年省工會委員會委員、『2016中國創業榜樣』、2017年省勞動模范……

  創業的磨礪,事業的發展,29歲的姜大星身上已經有著超出年齡的成熟和智慧。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