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講述紅色歷史 打造雁窩島品牌
2017-08-24 11:08:16 來源:東北網  作者:張傳文 趙亞東 王春穎 莊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8月24日訊(張傳文 記者 趙亞東 王春穎 莊園)1958年,四分場一隊水上搶運隊隊員在寶清河上搶運物資時不幸犧牲,時年26歲的羅海榮;為了人民利益重於泰山,運送齒輪而犧牲,時年僅22歲的張德信;『死後把骨灰送回北大荒』的寧波知青,黨的好女兒知識青年的好榜樣陳越玖……以他們為代表的這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在農場建場初期,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創造了北大荒精神。廣大轉業官兵、支邊青年、知識青年在黑土地上不懈奮斗留下的開發雁窩島潛水掛鉤的英雄壯舉、三年自然災害糧食保管員孔德喜守著糧囤子餓昏的故事,直到今天,仍令人震撼和感動。

《雁鄉銘志賦》大型音舞詩畫演出。

  隨著這一段段紅色歷史的傳承,如今,這種精神仍然在八五三人之中流傳著。並通過深度挖掘北大荒精神發源地內涵,建立了潛水掛鉤紀念地、雁窩島古城遺址、雁窩島烈士陵園、雁窩島小紅花藝校等北大荒文化地理標志6處。落實文化景觀標志工程。在清河公園、清河廣場、現代化農機裝備園、雁窩島景區等地設立11處文化石;修建了王震將軍插棍選場址塑像;圍繞建場以來出版、發表的文學書籍、歌曲、影視等創作了12座雕塑作品;在將軍山公園建設了『拓荒者』群雕和『向荒原進軍』浮雕以及『雁鄉銘志賦』文化牆;在清河廣場建設了『群雁騰飛』雕塑;在雁窩島濕地建設了『雁窩島人』及『棒打?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的大型雕塑。使人們在欣賞雕塑作品的同時,充分的感受到雁窩島文化的厚重,讓雁窩島成為一個耀眼的地標。

潛水掛鉤。

  為了更好地講述和傳承發生在八五三農場的紅色歷史,八五三農場以推出電視專欄節目的方式將老照片、老影像展現給當代人,以喚醒那些身處異鄉的八五三人對家鄉的回憶。據了解,在《雁鄉銘志賦》大型音舞詩畫演出中,從農場走出去的文藝名人、歌唱家紛紛回到農場參與晚會演出,八五三北京同學會更是自籌資金舉辦了一場慶祝建場60周年的篝火晚會。與此同時,農場對總場部地區各主要街道共36處安裝了路標街牌。將新建大橋定名為官兵大橋,其姊妹橋原清河二橋更名為支邊大橋。命名了幸福路、王震路、清河大街這些街名、路標。不僅豐富、滿足了農場職工群眾的文化體育生活,也讓外來旅游參觀者感受到雁窩島人的文化素養,讓八五三的游子們能夠記住鄉愁。

拓荒者。

王震將軍雕像。

  八五三農場一直以中國北大荒紅色聖地作為企業品牌,傾力打造具有雁窩島特色的『北大荒文化之都』,重點打造『五個主題形象』。重走『將軍足跡』、參觀『文化搖籃』、打造『發展先鋒』、塑造『大荒脊梁』、保護『聖潔濕地』 ,『一日雁窩島千年北大荒』的品牌形象日趨深入人心。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雁窩島網絡媒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