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4日訊(張傳文 記者 趙亞東 王春穎 莊園)鞋子是緊是松,是軟是硬,最有發言權自然是自己的腳。在八五三農場(分公司),『鞋子理論』式的管理模式一直被奉行,用總經理任世軍的話說就是:『職工的幸福感不是誇出來的,是要讓他們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
背靠優勢生態樂享安居健康

八五三農場的生態宜居。
2016年,八五三農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6億元,實現生產總值25.8億元,同比增長3.2%,三次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4.2億元、4.9億元和6.7億元,糧豆總產實現59.9萬噸,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萬元。
從2006年至2016年,八五三農場的城鎮服務功能日趨完善,這十年見證了農場歷史上小城鎮面貌變化最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改善最明顯、民生投入最多、社會治理成效最突出、職工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農場累計投入民生工程和小城鎮建設資金20.13億元,整體搬遷作業站(居民點)41個,新建安置樓房95萬平方米,搬遷安置居民7795戶。新建醫院、幼兒園、社保繳費大廳、垃圾填埋廠、污水處理廠、熱源廠等一批民生項目,建成過境高速公路39公裡,通村水泥路210公裡,開通城鎮公交線路,安裝電子監控攝像頭3004個,實施電視、通訊、電力『三網』落地工程,建成省級新農村『星級管理區』6個,實現了集中供熱率85%,城鎮化率89%,通村道路覆蓋率98%,城鎮綠化覆蓋率45%,城鎮道路硬化率、自來水到位率和城區市容保潔率均達100%。
歷經61年的發展建設,如今的八五三農場身披連續12年獲國家農業部產糧大場、中國萬畝大豆高產攻關第一名、國家級生態場、全國農機工作示范場、國家級生態鄉鎮、首批黑龍江省新農村建設示范單位、省級文明單位標兵等殊榮,頭戴優質高效水稻種植佔耕地面積的78%,農業生產良種覆蓋率100%,農業機械化程度達到99%,農業科技貢獻率達73%的桂冠。八五三人用無畏的氣魄,打造出了一座『宜居、宜工、宜商、宜游』獨具生態園林特色的農墾小鎮,創造出一個嶄新的幸福家園!

宜居家園。
這些幸福家園是3.8萬八五三人的福祉之地。在這裡,有健全的社會保障,有優良的教育和醫療條件。這樣的藍天碧水,這樣的山川草木,這樣的沃野黑土,這樣的歡聲笑語……
依托優質的生態資源,在這裡,農戶和職工不僅能夠安享安居健康的天倫之樂,還能『靠山吃山』,創新創業。
『以前總是開車去外地的生態農家園吃果、釣魚啥的,現在家門口就有這個生態園,特別好。』來自場部地區的游人李建國高興地說著。
隨著農家游的逐步昇溫,家住八五三農場第六管理區的職工王立場,瞅准了商機,他依托管理區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在管理區西大林子的邊上創辦了一個循環經濟生態園。每當夏日來臨,這裡蔬果飄香,鳥鳴蝶舞,游客可觀光品嘗,進入秋季,這裡碩果累累,游客可爬樹摘果,一串串品類不同的葡萄,一池綠意瑩瑩的荷花,肥美的各種鮮魚,桃、李子、杏、黑加侖等各色果樹,構成了王立場的西大林子生態園一條完整的經濟生態鏈。據了解,僅葡萄這一項每年就能帶來近3萬元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