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八五三農場推進現代化大農業建設
2017-08-25 13:09: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張傳文 趙亞東 王春穎 莊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8月25日訊(張傳文 記者 趙亞東 王春穎 莊園)為進一步推進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八五三農場三舉並措,突出『調』、『轉』、『建』,優化農業結構,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試驗示范取得實效。2016年八五三農場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提質,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6億元,實現生產總值25.8億元,同比增長3.2%,糧豆總產實現59.9萬噸,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萬元。

水稻科技園區。張傳文 攝

  農場注重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全場農作物總播面積102萬畝,根據市場需求,增加水稻面積、減少玉米面積,種植水稻68萬畝,較上年增加4.8萬畝,種植玉米16.8萬畝(其中:粘甜玉米近1萬畝);注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牧結合、農林結合,招商引資建設萬頭東北民豬養殖基地,百萬只大鵝養殖、孵化、育雛、屠宰、加工、冷凍生產廠,年末,實現奶牛存欄131頭、肉牛存欄1253頭、生豬存欄2.4萬頭、禽存欄5.5萬只,肉類總產量550噸;發展經濟林542畝,林下栽培食用菌40萬袋,種植寧夏紅枸杞130畝,林下生態養殖鵝、豬2萬餘只(頭),促進了職工增收;注重調整作物品質結構,擴大綠色(有機)作物面積,有機作物面積達到9.2萬畝,5萬畝水稻,1.2萬噸大米質量追溯項目通過國家農業部農墾經濟發展中心驗收。

現代化農業耕作。

金屬糧倉。秦智 攝

  為改變傳統的耕作方式,八五三農場示范推廣『鴨稻』『蟹稻』『鵝玉』農牧結合種植模式,落實水稻振搗提漿、超早缽育、旱直播、側深施肥等試驗示范項目12項。『玉鵝種養模式』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可以歸納為『三減、兩增、一提高』,即減少了化肥、農藥使用,減少秸稈燃燒碳排放量,減少了人工費;增加了鵝的收益,增加了玉米產量;提高了玉米品質和土壤肥力。既避免了用飼料催肥的工廠化養殖,又化解了農藥化肥殘留對作物和土地造成的危害。在落實『三減』措施過程中,農場推廣側深施肥插秧機、秸稈還田機、高地隙噴藥機等各類『三減』機械347臺套,落實『三減』農機補貼284.8萬元。通過『三減』措施的應用,改良土壤、降低成本,全年減肥650噸、減藥6.3噸、減除草劑1.5噸,有效降低生產成本191萬元。

畜牧基地。

  為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場投入農機更新資金5060萬元,更新購置先進農業機械1140臺套,提高了農業機械化水平。投入資金4300萬元,實施農業綜合開發、補充耕地、老稻田改造等項目,新建建築物113座,水泥曬場9.9萬平方米,田間道路30.25公裡,挖掘疏浚渠道124.12公裡,落實農田水利建設基金510萬元,完成水利工程設施的維修和養護,改善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條件。2016年底,農場計劃投資6200萬元,繼續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千億糧食產能工程等建設項目,加強水泥曬場、物資庫房、田間道路、育秧大棚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建設高標准農田6萬畝、建築物248座、曬場7.7萬平方米、田間道路78公裡、水田配套電力線路72公裡。進一步提高機械化水平,計劃投入資金5700萬元,購置大豆深松機、大馬力耕作機械等910臺套。整合建設6條科技示范帶和示范園區,依托核心區、圍繞示范區、帶動輻射區,促進農業生產全面提檔昇級。

責任編輯:馬悅

【專題】雁窩島網絡媒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