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6日訊(張傳文 記者 趙亞東 王春穎 莊園) 近年來八五三農場積極落實『轉方式、調結構』模式,充分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針對玉米種植效益受收購政策及市場影響,種植效益低的現實,緊緊依托本地的山、水、林、地等資源與新型發展模式相結合,試驗示范玉米地養鵝模式,達到了職工增收致富、農場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戰略目標。
據介紹,『玉鵝種養模式』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可以歸納為『三減、兩增、一提高』,即減少了化肥、農藥使用,減少秸稈燃燒碳排放量,減少了人工費;增加了鵝的收益,增加了玉米產量;提高了玉米品質和土壤肥力。既避免了用飼料催肥的工廠化養殖,又化解了農藥化肥殘留對作物和土地造成的危害。
為確保鴨稻項目的有序實施,八五三農場機關乾部坐在職工群眾家中,蹲在田間地頭,一筆筆地和群眾算細賬,廣泛運用科技培訓、科技大集、電視專欄、QQ和微信群、宣傳單等形式,大力宣傳鵝玉種植生產模式,引導職工群眾算經濟賬,對比投入和產出比,鼓勵農戶嘗試鵝玉種植生產模式,為職工群眾致富提供門路。
今年6月29日,生產技術部在三管理區第4作業站李孔軍家入戶指導時,發現鵝出現死亡現象。馬上聯系畜牧獸醫前來會診,經過解剖分析,是由於氣溫過低,幼鵝抵抗力和免疫力弱引發的。專家根據實際情況從鴨捨的防風保暖、飼料的營養搭配、疫病的防治、飼養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整改意見和解決辦法,為養殖戶解決了養殖中遇到的難題。
目前,鵝玉試驗基地設在農場二管理區3作業站、三管理區4作業站、四管理區4作業站共計1000畝地玉米30000只鵝。鵝種選用優質品種大白鵝,這種鵝活動能力強、滅草防蟲效果好。玉米品種為中早熟品種38P05,該品種具有脫水快,產量高,市場需求量大的優點。為盡快要做好此項工作,農場給予了一定資金支持,共投入資金10.4萬元建設簡易鵝捨5600平方米,購買修建圍欄2180延長米,保證了資金投入,為大鵝提供了棲息環境,同時也防止大鵝流竄丟失。
據了解,2016年,八五三農場種植戶謝曉緣、李孔軍、侯雲三戶合計種植玉米1000畝,飼養大鵝30000只,玉米增產7%,每畝可增加收入46元左右;在化肥、農藥和人工方面,每畝可節約開支27元;每畝提供鵝糞有機肥料500kg。飼養的30000大鵝存活27800只,以每公斤17.2元的價格訂單銷售到恆通笨鵝養殖屠宰有限公司,獲純利5615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