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省建制村100%通達客車 解決群眾出行"最後一公裡"難題
2017-08-29 08:56:13 來源:人民網  作者:汪曉濤 姜久明 李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人民網哈爾濱8月29日電 為加快推進黑龍江省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按照交通運輸部《關於新增建制村通客車推進督導工作方案》總體要求和工作部署,黑龍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將建制村通客車作為破解農村群眾出行『最後一公裡』難題,科學規劃,精心實施,全力推進建制村通客車工作進程。截至目前,黑龍江省共有建制村10944個(含1933個農墾作業區、生產隊),其中已通班車的建制村數量(含通公交)10900個,已通其它客車建制村數量(不含通班車)44個,已實現全省建制村100%通客車。

  據黑龍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局長范永德介紹,2016年底,黑龍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自我加壓,傳導壓力,面向全省下達了2017年農村客運服務范圍必須覆蓋到所有建制村,必須實現全省所有建制村通客車的工作任務。他們明確通車標准和通車方式,車輛途徑停靠站點距離村委會所在地(或村民主要居住區)2公裡以內視為通車,提出了以班車客運為主,城鄉公交、包車、電話預約為輔的多種運輸方式滿足農村居民出行。同時在調研摸底基礎上,積極、主動向當地政府匯報,爭取從政府層面,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地域特征、人口分布、農村公路條件、客流規律等實際,科學編制建制村通客車發展規劃,將建制村通客車工作,與農村公路新建、改擴建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尤其在站點建設、安全防護設施、政策支持方面同步配套。對於道路通行條件好、有穩定客流基礎的鄉鎮及建制村,采取延伸客運班線、城市公交線路,增加停靠站點,促進農村客運網絡和城市公交網絡的合理銜接和有效融合。認真研究未通車建制村的分布情況,細致分析未通車的原因,對不能長期開行班線客車的區域,積極組織當地客運企業、出租客運車輛服務村屯,向未通班車的行政村村民發放便民卡、宣傳單,使居民可以通過電話預約、出租車、包車、周末班車、趕集班車等靈活應用、互相補充的方式出行。

  同時,將建制村通車轉化為政府行為,督促各地加強組織協調,主動作為,凝聚各方力量,形成部門聯動機制,將建制村通車由行業行為轉化為社會共同責任;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客運長效運營機制,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客運發展規律以及農民群眾出行規律,堅持政府扶持與市場主導相結合區域經營、因地制宜地推行差異化的通車形式;同時引導地市采取財政補貼、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彌補企業虧損,優化資源配置;鼓勵運輸企業采取長線配合短線、熱線配合冷線的搭配方式,提昇運營企業的積極性。

  此外,黑龍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還使出重拳,實行約談問責促通車。近幾年,由於黑龍江省城鎮化腳步不斷加快,農村人口淨流出嚴重;地域廣闊,村屯間距離遠,固定站點客流量少;農村群眾出行方式日趨多元化;農村客運季節性特征明顯;盡管采取了冷熱線搭配運力,經營者仍虧損等原因,黑龍江省出現了農村客運『開得通、留不住』的現象,直到2016年底,仍有67個建制村沒有通車。針對客觀實際,黑龍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出主意、想辦法,加強橫向縱向協調溝通,強化責任分解落實,全省各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形成合力,注重實效,逐級靠實責任,指定專人負責,明確進度要求,共同推進任務目標完成,並對認識不足、工作滯後的單位責任人進行了約談,同時要求各地市運管處成員深入縣(區)督查指導,對建制村通客車工作盯著辦、催著乾。

  在政策扶植上,一是爭取各地政府對『村村通客車』的支持力度不減,出臺更多幫扶政策和補貼激勵政策,固化相關政策、規范和要求。鼓勵各地方政府安排農村客運發展專項資金,用於客運站、候車棚、農村公路安保設施的完善和維護,新增農村客運線路補貼和安全管理等。二是健全完善農村客運安全聯合審查和聯合監管機制,加強農村客運日常安全監管,建立安全監管聯動機制,落實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改,切切實實保障『村村通客車』的運營安全。三是加強農村客運安全與市場監管,淨化農村客運市場環境。依靠地方政府主導,在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下,依照法定職責履職,強化安全管理,明確安全管理部門職責,各司其職,營造良好的農村客運環境,為農村客運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保障。四是逐步建立農村客運考核機制和服務質量規范考評機制。將行政村動態通客車率、農村客運投訴舉報情況、農村客運惠民政策落實、農村客運安全與市場監管、農村客運服務質量等情況納入相關考核指標,促使農村客運發展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促進農村客運大發展和服務質量大提昇。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