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0日訊 在前進區,456個網格微信群,通過183875條信息發布,編織起一張大網,覆蓋區內的20個社區。
為進一步提昇社區網格服務管理能力,更好地為居民提供各項民生服務,2016年,前進區按照社區轄區內的網格劃分,以『一網格一微信群』的形式建立社區網格微信群。微信群設1—2名專職負責人,實行AB頂崗制,進行規范化管理。同前進區『五訪工作法』相結合,把最知曉民意、最貼近民生、最解決民懮作為工作標准,努力實現社區服務全覆蓋。
一年多的時間裡,通過網格微信群,各社區梳理居民問題5589條,解決居民問題5434件。千條線織就一張網,而這張網,兜住了居民的幸福生活。
微信群服務隊伍過硬
保衛社區第88網格大院內有商戶違規清掏下水井,將商用下水井內的髒物傾倒在民用下水井內。居民在微信群內反映這個情況後,社區工作人員與包片民警、城管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勸阻和教育,城管員還幫助商家聯系協調清掏下水井。居民對社區處理問題的速度和結果反響非常好,並將現場小視頻發到微信群裡,受到了大家的好評。
『社區工作沒有執法權,我們只能靠勸導,對一些違規的商家來說,沒有震懾的能力。』樂園社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民警、城管等部門相繼進入社區,加入了社區的微信群,有效地解決了社區一部分管理難題,對基層社區優化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社區還邀請了社區醫院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員進入了微信群,在線為居民提供專業服務。『這些人既是專家,也是咱小區的居民,他們說的話讓咱老百姓信服!』微信群裡的居民紛紛為這支專業的服務隊伍點贊。
微信群服務項目全面
天氣預報、新聞、醫療晨報、健康小常識,只要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都可以在微信群裡找得到;法律諮詢、網傳闢謠、答疑解惑,專業的知識也可以在這裡尋得答案;最新政策、前進微動態、社區活動公告及工作動態,身邊的大事小情一網打盡;紅色故事、身邊好人好事、生活小常識,微信群裡也有居民日常的休閑讀物……
為了豐富微信群的內容,前進區社區微信群共設計了18類版塊,各社區還根據自身的情況,開通了特色專欄。『我這手機裡啥軟件都沒有,就靠這麼一個微信群,我比誰知道的事都多。』保衛社區第90網格老黨員丁桂喜高興地說道。這位有著幾十年黨齡的老黨員每天都在微信群裡看新聞,學習黨的精神:『微信群能夠與時俱進地聽到黨組織的聲音,將學習的內容深入日常生活,為咱們社區的黨員間的交流搭建起了一個新的平臺,對我們來說太有用處了。』
節假日裡,社區統一訂制『安全防火』『致居民的一封信』等提醒文字,由網格員統一發布到群中,提醒居民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居民關心關注的各種惠民利民信息,也會及時被編輯成文字信息、社區公眾平臺鏈接信息、圖片信息發布在群中;通過微信群的紐帶,社區還組織成立了文藝團隊,得到了中老年居民的喜愛與響應。
『大家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做做手工,生活不但豐富起來了,還增添了許多的樂趣。』保衛社區的居民張愛蘭是社區『巾幗巧手隊』中的一員。當初在微信群裡看到社區發出的招募通知,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張愛蘭加入到了『巾幗巧手隊』。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張愛蘭學會了刻紙、學會了針織,她的作品還通過微信群進行了義賣,所得的善款捐助了社區裡的貧困兒童,這讓張愛蘭感到非常的驕傲。張愛蘭告訴記者,在微信群內,鄰裡間溝通得到昇華,互相之間能夠理解與包容,居民間的溝通減少了很多矛盾和隱患的發生。『感覺現在的生活越來越順心了!』張愛蘭笑著說道。
微信群居民互動踴躍
保衛社區第87網格內居民范長勝利用自家小房自主創業開張包子鋪,因為是在小區院裡,包子賣得不好,這讓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學的范長勝發了愁。在網格員的建議下,范長勝將熱氣騰騰的包子照片發布到群中,很快就有人響應,很多居民去品嘗後表示非常好吃,成為店裡的常客。社區的居民們還利用自己的微信群為范長勝的包子鋪免費打廣告,一傳十、十傳百,包子鋪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這讓范長勝有著說不出的感激。『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微信群能為我的生活帶來這麼大的改變,我要感謝社區,也要感謝這些鄰居,是他們給了我生活的信心。
樂園社區166網格微信群托管27號樓居民反映門口總有寵物糞便,言詞非常激烈,養寵物的居民看到後馬上將糞便清掃乾淨,並在群裡回復消息,誠懇道歉,承諾會加強訓練,不會再讓寵物在樓道中排泄。這讓投訴的居民感到不好意思,也在群裡對自己過激的態度進行了檢討。
保衛社區第87網格某單元門損壞,住在一樓的業主先行修復,然後將費用分攤明細發布在群中,此單元其他住戶積極響應,都將自己的那份送到一樓業戶手中。
林海社區的院子裡撒了一地碎紙,居民何阿姨拍了張照片發到群裡,不久有人回應是自家孩子貪玩扔的,表示會盡快打掃乾淨。居民們紛紛表示孩子不懂事,但是大人的態度值得點贊。
一件件小事通過居民在微信群裡的交流自然地化解了,這樣和諧的氛圍讓身在其中的其他居民們非常感動。『鄰居們在微信群裡進行交流,再從微信群中走到現實生活,鄰裡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和諧了。』保衛社區的居民王廣林告訴記者,以前住在樓上樓下的鄰居見了面也不過是點頭而過,現在大家在樓下遇見了總是會聊上幾句。『鄰裡之間像朋友一樣相處,有什麼事大家都會踴躍幫忙,這樣的生活讓人感到幸福。』
『網格化』+『微信群』的服務模式,既方便了網格員的工作,又增加了與群眾之間的溝通渠道。通過微信群,讓群眾小事不出戶,大事不出社區,利用『小網格』服務『大民生』,實現了服務居民『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