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1日訊(記者 陳顯春 王忠岩 王明菲 許諾)作為享有『中國綠色食品之都』美譽的齊齊哈爾市,堅持走質量效益型農業發展道路,把綠色有機食品作為主導產業,不斷探索發展新模式。積極發揮特色生態優勢,瞄准市場,強化措施,在基地建設、產品認證、質量監管和市場開拓等方面下大力氣,全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一大批農民依靠發展綠色有機食品增收致富。
齊齊哈爾市綠色(有機)食品原料基地種植面積突破1400萬畝(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積1126萬畝),佔全市總播種面積的40.5%,約佔全省基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全市基地規模不斷擴大。以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設為重點,堅持政府推動、龍頭企業帶動和省級綠色食品科技示范園區引導,推進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設。訥河市新創建30萬畝水稻原料基地已通過國家驗收,進入評審頒證階段。
按照『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總體定位,切實提高綠色食品基地整體質量。嚴格實施操作規程、加強投入品管理、提高基地管理水平,各基地建設單元嚴格按照《齊齊哈爾市綠色食品種植業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開展生產,全面執行綠色食品農藥、肥料使用准則。組織各縣(市)區落實投入品公示公告制度,及時公開允許使用及禁用的投入品清單,鼓勵使用農家肥、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等改善土壤。備春耕期間深入到標准化生產基地,組織專門力量檢查投入品使用情況,通過限肥控藥,從源頭上提高基地生產標准,為全市綠色食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打牢基礎。
齊齊哈爾市鼓勵企業(合作社)進入綠色食品領域,支持有規模、有市場的企業申辦產品標識,標識認證數量不斷增加。目前,全市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數量達431個產品(有機食品76個);12個產品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識認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數量526個。
齊齊哈爾市積極做好地理標識和國家級生態原產地保護,圍繞產業發展的全鏈條、全過程,積極推進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推進綠色食品產業昇級發展。全市目前共有17個『特產之鄉』稱號,2016年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區,內含馬鈴薯種薯、礦泉水、非轉基因大豆、大米、乳粉及液態奶等保護產品,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地市級的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示范區,11個產品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認證。
在贏得消費者良好口碑同時,齊齊哈爾市積極擴大市場營銷,讓特色綠色農產品走上全國人民的餐桌。2016年,全市92家綠色(有機)食品企業,銷售綠色(有機)食品突破100萬噸,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利稅4.56億元。重點推進了互聯網眾籌、點對點集團定制和網上專賣等新型營銷模式,實現銷售收入6.21億元。
齊齊哈爾市推進市場網絡建設,鼓勵綠色(有機)食品企業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在全國大中城市建立連鎖店、直營店、專賣店50餘個,經銷綠色有機食品14萬噸。搭建齊齊哈爾市『鶴城』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集群,初步形成了暢通的產供銷渠道和現代化市場運營模式。
為探索建立『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監管機制,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確保食品質量安全,全市不斷加強質量監管力度,采取多部門聯動,多形式執法,多渠道監管,實現市場監管常態化、制度化,依法嚴厲查處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市場監管堅持實地年檢、市場抽檢、企業年檢相結合,對用標不規范企業及時下達整改通知書,產品責令下架召回,有效淨化了綠色食品市場秩序,組織進駐全省質量追溯平臺的企業已達55家,切實提高綠色(有機)食品的信譽度,確保食品質量安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