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第六批援藏工作隊援建日喀則綜述 龍江大愛永駐雪域高原
2017-09-03 07:37:0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韓文友 隋洪波 彭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9月3日訊 『日喀則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想為她做點事兒,對得住珠峰腳下的每一株藏青楊和雅魯藏布江之畔的每一塊石頭……這是責任,也是擔當,更是一名援藏隊員的使命。』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隊員在微信中寫道。

  一年前,肩負著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囑托,攜帶著龍江3800萬人民對藏族同胞的深情厚誼,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93名乾部人纔作別親人、離開家鄉,踏上了西藏這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擔負起我省新一輪為期3年的對口援藏工作任務。

  一年來,他們用心、用情、用智援藏,創新工作思路,完善援建機制,推動了我省援藏工作有力有序開展,得到了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日喀則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廣大藏族同胞的贊譽,在白山黑水與雪域高原之間,彰顯了『龍藏一家親』的民族情誼。

  特色產業扶貧增強『造血』能力

  正如我省援建的日喀則珠峰生物科技示范園的名稱——『一見則喜』,它為當地農牧民脫貧致富帶來了一派可喜景象。

  日前,記者在這個位於日喀則市謝通門縣的園區內了解到,目前園區日產食用菌菌包1萬袋、出菇200~300公斤,包括香菇、平菇、雞腿菇等,多達19個食用菌種。

  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領隊、日喀則市委副書記徐向國告訴記者,『一見則喜』項目今年4月開工,計劃投資3.87億元,其中我省支援2000萬元,總用地面積31.7萬平方米,預計明年11月建成。園區抓住當地特色產業,擬建設集食用菌生產、培育、產品加工、廢菌料飼料加工及生態觀光休閑體驗於一體的大型農業示范基地。項目建成後,將實現年產鮮菇700萬公斤,飼料500餘萬公斤,帶動周邊346戶125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增收。

  據了解,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是我省開展援藏工作以來派駐人數最多、專業面最全、覆蓋面最廣的一批,也是國家援藏項目政策調整最大、各項管理規定最嚴、要求標准最高的一批。工作隊對西藏自治區2個區直部門、日喀則市24個市直部門和康馬、謝通門、仁布3個縣進行對口支援。

  徐向國說,為了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工作隊把脫貧攻堅、改善民生確定為對口支援工作的首要任務,堅持把資金和項目重點向農牧區和農牧民傾斜,改善基層乾部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紮實推進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民生工程建設,保證了中央要求的兩個80%項目任務落實。

  康馬縣工作組結合當地特色,積極謀劃脫貧產業,增強當地的『造血』能力。建設總投資2517萬元的飼草業基地,鼓勵藏族百姓人工種草;同時,實施旅游扶貧產業項目,投資878萬元開發建設朗通莊園,發展鄉村旅游。

  發揮農業技術人纔優勢,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啟動了仁布高產創建青稞增產項目,在二、三類地區布設了4個點35畝試驗示范田,全面實現良田、良種和良法的配套實施與應用,加大有機肥料、客土改良和無毒農藥等的投入力度,全面加強科技支橕力度和田間管理水平,今年測算可實現畝產增加25公斤以上,推廣後可直接增加農民收入660萬元。

  在我省援藏工作隊的積極推動下,日喀則市政府還組團參加了第四屆中俄博覽會和第二十八屆哈洽會,開展招商推介、學習考察,共簽訂意向合作協議12個,總投資約76億元。

  真心真情援藏『陽光陪伴成長』

  『陽光陪伴成長』是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秉持真心援藏、真情援藏的工作理念發起的系列公益行動。工作隊把開展公益事業作為拓展援藏領域、創新援藏機制的重要抓手,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無限的公益事業中。

  李娟,是我省援藏歷史上首位女隊員。日前,當她來到日喀則市第二福利院時,引起了藏族孩子們的歡呼。有的孩子說她像老師,她為孩子們輔導作業;有的說她像姐姐,她們會偷偷說些心裡話。其實,孩子們不知道,在萬裡之遙的一個叫哈爾濱的城市裡,她有一個三歲的女兒。女兒不在身邊,她把對自己孩子的愛都傾注到了這些可愛的藏族孩子身上,難怪孩子們說,她更像媽媽,她編的辮子最好看。

  去年,當李娟報名與丈夫一同援藏時,朋友們勸她,不要犧牲對孩子從小的陪伴。李娟卻說:『我相信這也是一種鍛煉,等女兒長大了,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一定會為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的。』就這樣,她毅然與愛人一起踏上了雪域高原。今年,他們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不只是李娟,在『漢藏親、感黨恩』系列獻愛心、送溫暖活動中,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全員參加了『陽光陪伴成長』系列公益行動,全方位幫扶日喀則市福利一院、二院791名藏族孤兒,相繼投資80多萬元在日喀則建立了陽光學堂、陽光夜校、陽光超市、陽光球館,開展了結對認親、愛心倍伴、義務輔導等一系列活動,使孩子們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愛和家一樣的溫暖,並探索了一條『靶向培養、學有所長、確保就業、服務社會』的新模式。

  今年4月,《黑龍江日報》微信公眾號刊發了『陽光陪伴成長』援藏公益捐贈活動『倡議書』。截至目前,我省愛心人士郵寄學習生活用品達2萬餘件,價值100多萬元,體現了龍江兒女與藏族同胞的手足情深。

  龍江大愛,珠峰見證。在今年『全國愛眼日』之際,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首次開展了自願捐獻眼角膜登記儀式,41名隊員和家屬自願為西藏眼疾群眾捐獻眼角膜,其中有9名隊員和家屬自願捐獻全部器官。『一次性集體捐獻如此多的數量,創下了西藏捐獻史上的記錄。』西藏自治區紅十字會副會長廖貽東說。工作隊被自治區紅十字會授予『器官(眼角膜)志願登記榮譽集體』稱號。

  教育援藏培養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去年8月,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和第六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我省首次派出40名教師開展『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

  在海拔3800米的雪域高原,很多龍江援藏教師會出現頭痛惡心、胸悶氣短、失眠等不適癥狀。為了提高西藏的教育水平,為了孩子們的未來,他們都默默地在此堅守。

  『由於高海拔缺氧,每上一節課都會頭昏眼花,』援藏隊員、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第二中學教師柳大慶向記者講述了他剛進藏時的不適,這必然導致教學成績不理想,於是他整夜不眠想辦法,利用課餘時間義務給學生輔導,為學生建立性格氣質類型檔案,與家長建立微信群加強溝通。如今,他帶的班級成績上來了,而他頭頂的白發也日漸增多。

  援藏教師們不僅真情陪伴藏族孩子的青春成長,還擔負著幫助當地學校整體提昇教育內涵式發展水平的重任。教師們不僅滿課時量或超課時量教學,還將自己的課件毫無保留地與藏族教師分享,做示范課送教下鄉。

  據援藏隊員、日喀則市教體局副局長林立民介紹,我省援藏教師來自省內6個地市,他們承擔了日喀則市桑珠孜區二中11個學科三個學年的教學任務,確保了學校數理化學科課程計劃100%完成。

  今年,我省援藏教師探索實踐先進的辦學理念,深入推行打造特色品牌、提昇學生素質教育等『10個好』的援教工作模式,全面提昇教學質量;同時,加大對藏族教師的傳幫帶力度,建立『一對一』幫扶機制,力爭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援藏教師隊伍。

  建立長效機制打造龍江援藏品牌

  『援藏為什麼?在藏乾什麼?離藏留什麼?』這是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臨時黨委開展『兩學一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之一,也是每一位援藏隊員深深思索的一個重大課題。他們秉承『忠誠團結、艱苦奉獻、乾淨有為』的十二字援藏理念,著眼於建立健全對口支援長效機制,落實《黑龍江省『十三五』對口支援西藏日喀則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謀劃的五大類66個項目,統籌發揮我省經濟援藏、科技援藏、醫療援藏、就業援藏,尤其是教育援藏、乾部人纔援藏優勢,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口支援工作格局。今年共安排援藏資金7100萬元,啟動實施教育醫療、改善民生、產業建設等6類36個項目。

  『雪域高原光明行』活動是龍江援藏品牌之一。去年9月至今,經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協調,累計進藏醫療隊四批次65人,捐助價值186萬元藥品、醫療器械,診治患者2200人次,並從在藏眼病篩查到帶回龍江進行白內障手術,從捐款捐物到醫療設備援助,來藏專家逐年增加,公益項目不斷拓展。治愈歸來的藏族老人白久,給我省援藏工作隊送來了他用藏文寫下的感謝信,無聲的語言和久久握住的雙手讓人溫暖和感動。

  莽莽高原,殷殷熱血,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努力將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融入到『兩路』精神和珠峰精神之中,吃苦耐勞、履職盡責,用責任與擔當、仁愛與奉獻贏得了受援單位和日喀則市委市政府的認可和好評。

  西藏自治區副主席、日喀則市委書記張延清贊揚說:『黑龍江省第六批援藏乾部人纔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帶著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殷殷重托,帶著全省人民的深情厚意,捨小家、顧大家,以頑強的意志和樂觀向上的精神,克服工作、生活、家庭中的種種困難,紮根高原、奉獻雪域,主動作為、勇挑重擔,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為建設和諧文明幸福美麗日喀則作出了積極貢獻。』

  目前,工作隊大部分隊員已經成為受援部門骨乾,有11名隊員年末考核被評為優秀,有9名隊員獲得榮譽稱號,乾部人纔受獎面達40%。我省援藏工作隊還榮獲了日喀則市『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浩浩黑水,湯湯雅江,龍江大愛在雪域之巔傳唱。漢藏相扶,手足相親,黑龍江與日喀則永遠在一起。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