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3日訊 近年來,雙鴨山市切實把實現就業困難人員穩定就業作為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的核心任務,推進『六個一批』創業就業工程,最大限度地擴大本地創業就業,全力推動富餘勞動力外出轉移就業。
行得通:創新就業創業模式多樣化
新增項目容納就業一批。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擴大就業的根本,強化內引外聯、引聯掛靠,通過引進建設一批項目,創造就業崗位。
開發公益崗位安置一批。針對雙礦職工實行組織化分流安置,在市、區兩級17個單位增設公益性崗位,既提昇城市管理水平又創造就業。順利完成雙礦公司兩批次轉崗分流任務和6個獨立工礦區『三供一業』人員接收任務,累計接收人員8634人,佔龍煤集團轉崗分流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成為四煤城擔負壓力最大、分流動作最快的城市。
創辦餐飲夜市帶動一批。投資571萬元建設了三江平原餐飲夜市、寶山區小商品夜市,免費提供就業崗位1430多個,為創業者減免攤位費用300多萬元。
盤活閑置國有資產扶持一批。將市本級24.5萬平方米、1641套政府棚改項目國有閑置商業用房免費提供給創業者使用,既減少營商成本支持創業帶動就業,又拉動相關產業發展。
搭建電商平臺實現創業一批。市縣(區)兩級全部成立了『雙創』孵化中心、電商創業產業園,以全新的電商、微商營銷模式和示范、培訓、物流等多功能服務體系帶動就業創業,引導更多人加入電商隊伍。
擴大勞務輸出轉移一批。實施『市場化運作、技能化培訓、組織化輸出、一體化服務』的勞動力轉移模式。前7月全市自主外出務工人員5.2萬人,成建制地組織困難群體6批次、457人赴深圳、天津、上海等地就業。
做得實:重視思想引導職業培訓
雙鴨山市堅持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入手,全力營造創業就業濃厚氛圍。市委『百姓宣講團』以『創業創新』為主題在全市開展巡回宣講,從各縣區、各行業抽調12位創業就業代表,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激發廣大民眾創業創新熱情。同時,在各種媒體開闢專欄介紹宣傳創業就業典型。7月中旬,組織市直各新聞媒體,到發達地區采訪報道26名創業典型、勞務輸出人員,帶動更多的務工人員外出創業就業。
實施『一對一』的精准技能培訓和實踐鍛煉,有效解決勞動力技能水平與崗位需求不對應的問題。年初以來,依托雙鴨山職業教育集團及各職業學校,全力構建集『職業培訓、技能鑒定、職業介紹』為一體的培訓模式,全面提昇就業困難人員就業能力。同時主動聯系用工單位,積極開展訂單式培訓,提高務工者的勞動技能。
走得遠:強化內引外聯服務保障
針對以往外出務工盲目性大、找工作難、收入低、權益難保障等實際問題,雙鴨山市堅持『黨政搭臺、部門牽線、企業參與、群眾自願』,推動勞動力成建制走出去。
年初以來,全市各縣、區主要負責同志帶領相關部門,數十次赴廣東、浙江、江蘇、湖北、北京、天津等地實地考察,與用工企業負責人面對面對接,詳細了解用工數量、入職條件、薪資待遇、職工福利及未來發展規劃等,爭取了一批工資待遇高、技能要求低、發展前景好的就業崗位。
在推進『六個一批』創業就業過程中,努力實現就業服務由階段型向全程型轉變。建立了市、縣(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機制,明確了縣(區)屬地管理責任,列出『任務書』、劃定『路線圖』、排出『時間表』全力推進落實。
為解除外出務工人員的當務之急和後顧之懮,各縣、區建立了養老服務中心,為留守老人開通綠色通道,提供特殊照顧,把務工人員從家庭負累中解放出來。全市志願者服務隊和機關乾部開展了『大手拉小手』等愛心幫扶活動,為外出務工家庭留守老人、兒童及時給予救助。各縣、區根據外出務工人員實際情況,出臺了免費體檢和提供飛機票、行李箱、生活用品等多項扶持政策,減輕外出務工人員負擔。在外出人員較多的地區建立了為期3個月的外埠服務站,確保務工人員出得去、乾得好、留得下、穩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