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龍江"四有"好老師的故事之四 季永財:不忘初心,守望鄉村教育那片天
2017-09-11 13:46: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霍梟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11日訊(記者 霍梟涵)迎接黨的十九大,做好學生引路人。金秋九月,情系教師,龍江教育戰線上那些可親、可敬、可愛的『四有』好教師,在各自的崗位上有著平凡與偉大、奉獻與收獲、堅守和探索的教書育人的故事。

  季永財是牡丹江市西安區溫春中心校下屬教學點樓房小學某班班主任。從教20年來,他一直在這個偏遠的鄉村教學點任教,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一腔熱血和全部的愛心,用滿腔赤誠點燃了鄉村孩子渴求知識的希望。他用一雙腳行走在深山,丈量著教育的寬度;他用一顆赤子之心澆灌花朵,加深愛的厚度;他以校為家,捨小家為大家,用毅力拓寬著生命的長度。他二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不止不休,淡定從容,不忘初心,守望著鄉村教育的那片天!

  紮根鄉村初心萌發

  1997年,剛剛大學畢業的他,不顧家人的反對,遠離家鄉,只身來到離家二百多公裡,離鄉鎮20多公裡的偏遠的農村學校,成為了一名鄉村教師。 『我是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我知道從農村走出一個孩子有多難,我只想盡我最大的努力,讓更多的農村孩子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這句朴實的話語,就是他最常說的一句話。

  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二天,他就開始對學生家進行走訪。僅僅一個星期時間,就對全班24個學生的家庭情況有了全面的了解。從此,每個學期及寒暑假他都會到學生家去三四次。村裡那漫長的鄉間小路上留下了他的足跡、也留下了他的汗水,同時也見證了他的真誠和決心。

  2001年秋季開學,學校開始有了計算機課,當時全校包括校長在內的七名老師中,只有他一人略懂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於是,當班主任的他,不但教自已班的語文、數學、品德課,又承擔了全校的計算機教學任務。一天五六節課的滿負荷的課時量,一學期下來,他患了嚴重的咽炎,從那以後,只要話一多,嗓子就疼得說不出話來。

  每到冬天下大雪,市內通往樓房村的公交車就停運,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習,他說服了妻子把家從城裡搬到了這個遠離城市但卻又非常需要他的地方,一個外鄉人真正的把家安在了樓房村。由於家離學校比較近,上班時,他是班主任,下班後他又成了學校的『後勤主任』。學校門把手壞了,他去修;學校鍋爐有問題了,他去查看。暑假學校進行改造,整整一個假期,他天天都在學校;冬天學校澆冰場,他成了學校中最忙碌的身影。

  去年冬天期末復習的時候,他患了闌尾炎,大夫建議他手術摘除闌尾。但是,在復習的關鍵時候,他不想因為自己而耽誤學生的課,他決定保守治療。於是每天忍著疼痛,把點滴掛在班級,一邊打點滴一邊講課。整整半個月,竟然一天課都沒缺,一節課都沒落下。

  因為學校暖氣維修,他又不小心扭傷了腰,一動就鑽心的疼,疼得夜裡常常睡不著覺。早晨,原本10分鍾就能走到學校的路程,他用了半個多小時,依舊准時出現在課堂上。校長和同事們都勸他趕緊去醫院治療,被他拒絕了。腰疼得上不了樓,他就用手揪著褲腿,把腿拖到臺階上一步一步往上拖;腰疼的站不住,他就用雙手支在講臺上。就這樣,一直到腰扭傷完全康復,他也沒有給學生落下一節課。

  無私關愛默默奉獻

  多年來,季老師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家,把學生當成了自己的孩子,用心去呵護他們。他們冷了,把自己的衣服給他們穿;學生病了,領他們去看病,坐在病床前護理;下大雪,學生不能到學校上課,他就到學生家裡去給孩子們補課。照顧好學生的生活,成了季老師每天的必修課。

  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學校及上級領導部門的一致認可,他先後被評為黑龍省科研先進個人、牡丹江市優秀教師、牡丹江市農村優秀教師、牡丹江市優秀班主任、西安區優秀教師、西安區網絡教研先進個人。2015年被評為最美西安區人。2016年牡丹江日報、牡丹江晨報、西安區政府微信公眾平臺相繼對他的事跡進行了專訪報道。2017年5月被評為龍江好人。

  多少個晨昏,他在鄉間的小路上跋涉,多少回斜陽,他在群山中的校園裡守望。他懷揣著振興山村教育的夢想,堅守著那份清貧,堅守著自己對教育事業的那份執著,不忘初心,踏實工作、積極進取、甘於奉獻,用自己並不寬厚的肩膀橕起鄉村教育那片天。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