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1日訊(記者隋洪波)一座高原,一個西藏。

黑龍江省援藏慰問團抵達日喀則。黑龍江電視臺記者 李鑫 攝
8月的青藏高原,雲卷千層浪。在高原公路,4300米之上,藏族房屋之間,遠方,一面五星紅旗在高高飄揚。
黑龍江和日喀則,遠隔萬裡,攜手雪域高原。在青藏高原4000米的地方,有這樣一些龍江人,用中國共產黨員的風骨,用青春熱血鍛造了龍江高原精神,一種光芒熠熠生輝。
一、
星辰大海,雪域高原。
援藏既是一種鍛煉,也是一種信任,更是一種使命擔當,要提昇自己、鍛煉自己,真正地融入到援藏工作的各個方面。2016年7月,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53名乾部人纔和40名教師開啟了對西藏自治區2個區直部門、日喀則市24個市直部門和康馬、謝通門、仁布3個縣新一輪的三年援藏征程。
這批援藏工作隊是黑龍江省開展援藏工作以來派駐人數最多、專業面最全、覆蓋面最廣的一批,也是國家援藏項目政策調整最大、各項管理規定最嚴、要求標准最高的一批。
2017年8月8日~10日,省委常委、副省長賈玉梅率領黑龍江省黨政代表團,赴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看望慰問我省第六批援藏乾部人纔,代表團實地考察了日喀則市仁布縣姆鄉酷龍達村級組織場所建設,康馬縣大慶路延伸建設、旅游商貿服務中心,謝通門縣達那答鄉如貴村安居工程、生物科技示范園、藏雞養殖產業園等我省援藏項目。
二、
初到西藏,高原反應是每一個人一定要面臨的第一大問題。
缺氧、胸悶、頭暈、氣喘、嘔吐、失眠和血壓昇高等都會在幾小時之內開始襲來。康馬縣城是黑龍江省援助西藏三縣中海拔最高,自然和經濟條件最差的縣城,平均海拔4300米。"每到下午,都要刮起大風,風沙漫天。"康馬縣常務副書記孫東光回憶起當初入西藏的情景,讓人記憶猶新。"第一個晚上,失眠。戴耳機聽120首歌曲循環兩遍,熬到天明。"
經過省委批准,第六批援藏工作隊成立臨時黨委。在精神動力上,援藏隊員秉承"忠誠團結、艱苦奉獻、乾淨有為"十二字援藏理念,把"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融入到"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和"珠峰精神"之中,努力克服缺氧、胸悶、頭暈、氣喘、嘔吐、失眠和血壓昇高等高原反應,保持良好精神狀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黑龍江援藏工作隊員走出公寓。黑龍江日報記者 劉心楊 攝
經過建設,援藏公寓開通了氧氣、網絡、有線電視,24小時供應熱水,配備了電動車、應急物品、加濕器等生活用品,專門安排醫生隊員負責全隊的醫療,定期為隊員測血壓、量體重,營造了舒適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