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15日訊 雙鴨山市把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打好脫貧攻堅戰、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同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一線錘煉乾部隊伍結合起來,創造性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選派乾部到村任職的相關要求,擴展到全市街道社區和『兩新』組織,將選派『第一書記』工作作為市委的『一號工程』來抓,實施力度空前,選派成效顯著,打造了一支暢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助推全面振興的生力軍,進而激發了群眾創業創新的新熱潮,點燃了全市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沒想到我們村水稻今年也能賣上這麼好的價錢。』雙鴨山市寶清縣尖山子鄉頭道林子村村民說起增收話題,都忘不了提上村裡的『第一書記』王海軍。
頭道林子村有3萬畝耕地,曾是寶清縣久負盛名的『大豆之鄉』。近年來,大豆、玉米價格下行,農民的錢袋子也隨之縮水。還該不該種大豆?種什麼賺錢?村民們十分困惑。
駐村『第一書記』王海軍根據當地毗鄰濕地且處在富硒帶核心區的特點,帶領村民四下湖北恩施,在2016年末與恩施楚豐農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建立了1000畝富硒水稻基地,帶動近百戶農民種植訂單水稻3000畝。簽下了每斤水稻以高於國儲三等標准糧價格0.5元進行收購的訂單合同。預計今年頭道林子村年收入將增加300萬元。
從市委辦機要局乾部到駐村『第一書記』,王海軍從剛到時的迷茫蛻變成帶領村民致富的能手,他的轉變正是雙鴨山市選派『第一書記』工作的一個成功縮影。
雙鴨山正處於轉型脫困期,市委經過大量調研分析認為,要實現脫困轉型、全面振興,如期全面實現小康,必須全面解決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問題和帶頭人問題。同時,機關乾部也迫切需要走出『溫室』,到基層去經風雨、見世面,增強群眾觀念,提高本領,實現事業發展和鍛煉隊伍的雙贏目標。為此,雙鴨山市委借中央、省委選派『第一書記』精准扶貧的東風,自2015年11月開始,陸續向基層選派了770名脫產和半脫產『第一書記』,目前基本實現農村、街道社區、規模以上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半脫產)的全覆蓋。
啃下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是『第一書記』的第一要務。自2015年以來,雙鴨山市的『第一書記』群體累計扶持創業項目800餘個,引入資金3億多元,促民增收5000餘萬元。
在解決發展動力不足、發展環境不優等問題的同時,『第一書記』的積極作為也在悄然改變著基層的社會風氣。嶺東區團山村『第一書記』艾麗,不僅帶領村民種了1100畝中草藥,引進了可幫每戶村民年均創收6000元的光伏項目,還教會上了年紀的村民使用微信,通過微信組織植樹、法治宣傳、防洪演練等活動,改變了村民以往的一些陋習。
雙鴨山市委明確提出:『送錢送物,不如建個好支部。「第一書記」要做堅強基層組織堡壘的放心人。』
他們結合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嚴格組織生活、豐富黨員活動,把『規范』帶進了班子,完善管理監督機制、推行黨務政務公開;把『公道』帶進了班子,親力親為做事,以身作則乾事;把『乾勁』帶進了班子,夯實了基層基礎,建強了紅色堡壘。據雙鴨山市委組織部統計,『第一書記』共幫助所駐單位培養後備乾部583名,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77個。
雙鴨山選派『第一書記』既著眼當下問題,又立足長遠發展。針對不同領域,工作各有側重。
在農村,突出引領村民致富,做好結構調整這篇大文章,發展新型農村經濟。同時,破除封建迷信、酗酒賭博陋習,推動文明素質提昇,強力推動『四型』黨組織建設;在街道社區,突出引領幸福社區建設,開展各類志工服務、創業就業、幫困助殘以及文體活動;在『兩新』組織,突出引領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通過創新黨建工作載體,大力倡導黨員體現『工匠精神』、發揮模范作用。
『第一書記』能否乾好,導向是關鍵。在同等條件下,雙鴨山對表現突出的『第一書記』優先提拔使用。截至目前,全市已經從『第一書記』中提拔重用處級乾部3人、科級乾部67人,佔『第一書記』總數的9%。
『第一書記』乾得好不好,機制是核心。雙鴨山制定了《『第一書記』工作規則》,在『選、育、管、促』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工作機制。建立了約束機制。對工作不力、成效不大的,及時教育提醒、誡勉談話乃至調整、召回。目前,全市共調整、召回178名『第一書記』。對召回的,取消年度評優評先資格,列入再培養計劃。
此外,市委還為『第一書記』提供了『辦事直通車』、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生活補助等方面的支持。真正做到了在推動發展中協調解決『第一書記』遇到的實際問題,在工作實踐中強化對『第一書記』的培訓效果,在實戰歷練中檢驗『第一書記』是否及時踐行市、縣(區)兩級黨委政府的具體要求,實現了上下貫通。
雙鴨山自選派『第一書記』以來,湧現出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饒河縣西林子鄉小南河村『第一書記』冷菊貞這樣的優秀代表,也有更多像王海軍、艾麗這樣的好乾部,形成了全市『第一書記』的『雁陣效應』。